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24期
编号:13145158
南阳地区高血压人群基因多态性与抗高血压药物个体差异性关系临床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5日 乔崇 李玉东 刘志远 高建步 米婷婷 杨守忠 张明明
第1页

    参见附件。

     本研究选取氨氯地平作为钙通道阻滞剂(CCB)的代表药物,在对氨氯地平疗效降压相关基因CACNA1C-S1基因的检测中,GG型所占比例为34.2%,其他基因型所占比例为65.8%。在对氨氯地平降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基因NPPA-S1基因的检测中,TT基因型所占比例为72%,其他基因型所占比例为28%。

    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ARB)药物中,本研究选取STK-S1基因作为降压效果的检测位点,其中TT基因型所占比例为64%,其他基因型所占比例为36%。在对ARB类降压不良反应的相关基因选取CYP2C9-S1作为检测位点,其中AA基因型所占比例为56%,其他基因型所占比例为44%。

    2.3 不同群体基因分布差异

    2.3.1 不同性别患者相关基因差异 在对不同群体间基因分布差异的比较中发现,在不同性别患者的相关药物的基因特性比较中发现(表1),男性患者应用ACEI类药物效果较好,咳嗽的发生风险较低(P=0.044)。而其他四类药物在不同性别患者间药物遗传学方面表现无明显区别(P>0.05)。

    2.3.2 体重正常或超标患者与肥胖患者相关基因差异 根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对肥胖的定义,本研究根据体重指数(BMI)是否达到25.0kg/m2分为两组,在对不同组别间基因分布差异的比较中发现(表4),BMI≥25.0kg/m2的高血压患者对氨氯地平降压反应可能较好(P=0.007),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相关风险(P=0.041)。而其他四类药物在是否肥胖的患者间的药物遗传学方面无明显区别(P>0.05)。

    3 讨论

    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属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致病,其中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