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13期
编号:13125278
空气灌肠次数和持续时间对小儿肠套叠复位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日 张海波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方法

    空气灌肠整复过程:患儿肛门插管,固定好患儿及肛管,捏紧患儿肛门,在X线透视下加大压力至10~15kPa,观察套头的后退状况,套头摇摆时表示明显受阻,此时停止灌肠,间隔≥4min,再次灌肠,压力仍保持在10~15kPa,直至套头软组织影完全消失,停止整复。统计分析所有患儿的影像学资料,按照上述三组统计并比较整复成功率。

    1.3 疗效评价及标准

    采用下述标准评价效果[5]:肿块逐渐缩小直至消失,且小肠内大量充满气体视为复位成功,否则失败。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Ⅰ组和Ⅱ组整复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肠套叠是引发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男孩和肥胖小儿,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炎,发病季节与胃肠道病毒感染一致,春夏发病率高,秋冬发病率相对低。小儿肠套叠发病急骤,早期通常表现为呕吐、阵发性哭闹,典型症状是血便,通常在发病6h后产生血便,因肠壁痉挛压迫血管,血液回流受阻,套入部分肠管肿胀,使血液渗出肠腔而随大便排出形成。据报道,小儿肠套叠和患儿体质及家族性发病相关[6]。小儿肠套叠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小肠蠕动功能紊乱[7]。婴幼儿常添加辅食容易造成肠蠕动功能紊乱,加之回盲部系膜发育尚不完全,回盲部游动过大也容易造成肠套叠。此外,有研究认为肠套叠可能受腺病毒感染[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