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5年第16期
编号:12788557
我国骨肿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2015最新解读(下)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6期
     2012年该中心开展了II期临床对2004-2006年50例最后入组PDGFβ和或PDGFRβ阳性的进展期脊索瘤病人口服伊马替尼,并采用PERCIST和疼痛评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他们定义PR为大于或等于10%的肿瘤体积缩小,或CT上15%的密度降低(静脉相),或大于或等于15%T2相或T1延迟相核磁信号降低(无论体积有无增大),最大的SUV值下降10%以上。PD被认为是体积增加10%以及出现新的病灶而没有PR的征象。这个研究的争议点在于对入组的脊索瘤肿瘤负荷情况没有明确的定义,以及PR的定义过于宽泛。这样的临床受益是否真的有效还有待大家验证。

    这个中心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伊马替尼耐药后,加用西罗莫司,可让病人继续受益。该研究对10例伊马替尼耐药病人进行上游及下游mTOR通路活化情况检测,并加用依维莫司,最后9例入组。另外几个作用于脊索瘤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苏尼替尼和索拉菲尼类似,也是广谱作用靶点。

    另一类是表皮生长因子作用的靶点,在这张小图主要说明的是表皮生长因子的自分泌环如何导致肿瘤发生、发展。EGFR含4个亚型,分别是EGFR本身 (ErbB1) (EGFR/HER1)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