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8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338224
五大招数防“套路贷”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日 《幸福家庭》2018年第8期
     最近,各地频频曝出“套路贷”案件,引发社会关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四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规范民间借贷。多地公安机关开始严厉打击“套路贷”,抓获大量涉案人员,涉案金额从数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套路贷”为何能屡屡成功“套路”?

    让我们警惕这些套路,希望往后的日子里套路不再。

    “套路贷”都有哪些套路?

    学校贷 “学校贷”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日渐成熟,一些网络告贷渠道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的金融效劳。一般来说,只要是在校大学生,就可通过网上提交材料,付出必要的手续费,只要经过审核,就可轻松取得信誉告贷。相对来说,“学校贷”门槛低,流程简洁,很受大学生追捧。看似便利有用,实则危险暗埋。一笔1000元的告贷,利滚利几个月后应还本息就高达数十万;一笔1000元的告贷,可能逼得学生休学打工挣钱还账,可能使得整个家庭背上高额债款,可能毁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裸贷 告贷人在告贷时,被要求将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相片传给放贷方,效果等同于借单。但这种告贷一般利息奇高,周利息高达30%。大部分人不能及时归还,一旦发生违约,放贷人以揭露裸体相片或者与告贷人爸爸妈妈联络等手段挟制强逼告贷人还款。一再爆出的裸贷风波,受害者大都为女大学生,有些还不上钱的女大学生被强逼卖淫还账。那些情愿把钱借给他们的人,看中的就不是合同上的“仨瓜俩枣”,而是经过要挟恫吓、强逼卖淫等获取几十倍几百倍于告贷本金的收益。

    训练贷 以供给工作为名,组织公益讲座,吸引用户参与工作训练班,许以美好愿景,然后让用户经过第三方告贷公司无典当告贷交学费。但这种训练班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并非真实辅导学生,只是给他们洗脑,让他们对自己失望,然后又推销自己的训练,以此来引诱他们缴费训练,实际上就是欺诈他们进行告贷,导致不少人背上巨额债款无力归还,还会接到要挟催款电话或收到催款信息。有媒体报道,大多训练贷骗局都有如下特征:假招聘、真训练、高额告贷、高利贷等,尽管好多都宣称无息或低息告贷,但实际上年利率大多超越36%。有些上当用户债台高筑,身心疲乏。

    佳丽贷 “佳丽贷”是湖南某公司推出的专门针对18~28周岁女人的告贷产品。产品不要求告贷者供给征信和个人负债,只要长相过关就可取得告贷资格,而长得越是漂亮的女生能够拿到的告贷额度就越高。看似十分“有特性”的产品,但年利率可高达300%,告贷2万到手1万6,而且还要在一个月内还清。如果届时无力归还,告贷公司就会将告贷人送去KTV或酒吧做有偿随侍,以此来归还告贷。

    美容贷 现在,不少告贷中介搭上美容店,弄出了一个叫做“美容贷”的东西。基础逻辑是这样的:忽悠你免费做美容,紧接着到店后,持续忽悠然后免费美容变成了不免费小手术。没钱没关系,可以告贷。担心上圈套没关系,先做个信誉额度测驗。十几分钟后下款,钱都打到了美容店,而受害人却一分钱也拿不到,有些人也许还能拿几百元现金。然后这笔利息奇高的告贷,受害人得自己归还。还有一种是“免费美容还有中介费拿”的欺诈手段,美容后真的能拿几百元消费,但由于美容店拿到了用户的身份信息、电话号码和银行卡号,所以和告贷中介协作背地里告贷,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莫名背上数万告贷。

    揭秘套路贷的五大特征,别再掉坑里了!

    所谓套路贷就是借款的被告人侵吞被害人房产、财产的借口,套路贷也是以借款的名义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事实。其实,只要我们多留点心眼,还是很容易辨别套路贷的,总结起来,套路贷都有下面这五大特征。

    特征一:制造民间借贷假象。诈骗公司都是打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名义来招摇撞骗,还与被害人签订合同,制造民间借贷的假象,并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之下骗取被害人签订明显不利于被害人的合同。

    特征二:制造银行流水账目。为了赢得被害人的信任,故意制造银行流水账目,让被害人误以为已经收到了合同中所说到的全部钱款,实际上只是一小部分钱款。

    特征三:单方面宣布被害人违约。单方面宣布被害者违约,并且要求被害者偿还巨额本金与利息,甚至采用各种手段来催被害者还债。

    特征四:恶意修改借款金额。在被害人无力偿还借款的情况下,被告人介绍其他假冒的“小额贷款公司”或个人,或者“扮演”其他公司与被害人签订新的“虚高借款合同”予以“平账”,进一步垒高借款金额。

    特征五:采用恶劣手段索债。软硬兼施“索债”,或者提起虚假诉讼,通过胜诉判决实现侵占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财产的目的。

    其实,最好避开套路贷的方法就是不要在不正规的地方进行借贷,不要贪小便宜,也不要怕威胁,面对诱惑、威胁或敲诈,能撕破脸就撕破脸,不要碍于情面或怕惹事就放弃自己合法的权利。

    (摘自《三江都市报》2018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