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524
编号:13631128
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24
     【摘 要】目的:探讨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切除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划分为两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行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79.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00%,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阻滞显效时间与局麻药物用量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子宫切除术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子宫切除术;单纯硬膜外麻醉

    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CSEA)为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新型麻醉方法,其综合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优势,可快速起效,作用完善,灵活控制时间,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等[1]。子宫切除术为临床妇科常见术式,主要操作于盆腔与下腹部,故而对于麻醉要求较高。本文为详细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现选取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妇幼保健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子宫切除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划分为两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行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照组年龄为32~61岁,平均(41.7±8.4)岁;ASAI级20例,Ⅱ级14例。32~60岁,平均(42.4±8.0)岁;ASAI级18例,Ⅱ级16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晚均给予0.09g鲁米钠口服,术前30min肌注0.1g鲁米钠。推入手术室,左侧卧,穿刺于L3~4椎间隙。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采用相应配套包,8cm硬膜外穿刺在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经Tuohy用笔尖样腰麻穿刺针向蛛网膜下腔中刺入,将2.5ml 0.75%布比卡因注入(其中含有30mg麻黄素),注射速度需在30s以上,完成注射后将腰穿针拔出,将19G硬膜外导管置入以固定,仰卧,针刺法对麻醉平面予以测定,结合阻滞平面追加2%利多卡因,应用硬膜外导管。对照组行单纯硬膜外麻醉,使用一次性硬膜外穿刺包,10cm硬膜外穿刺针成功穿刺后将硬膜外导管20G置入,注射3ml 2%利多卡因无异常后平卧,再追加2%利多卡因确保阻滞平面超过T6。常规输液与吸氧,若有必要给予麻黄素对低血压予以纠正。记录两组阻滞显效时间与局麻药物用量。

    1.3 麻醉学效果判定[2] 术中不存在疼痛感与不适感以及无牵拉反应为优;术中不存在疼痛感,牵拉反应轻微为良;术中疼痛感强烈且牵拉反应明显,用静脉镇痛药物辅助才勉强完成手术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 21.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用n(%)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开展组间比较;用标准差(χ-±s)以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开展组间比较,若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 两组阻滞显效时间与局麻药物用量对比 对照组阻滞显效时间为(4.5±1.2)min,观察组为(0.7±0.1)min,对比差异明显(P<0.05,t=5.17);对照组局麻药用量为(12.1±3.3)ml/h,观察组为(6.3±1.4)ml/h, 对比差异明显(P<0.05,t=7.44)。

    3 讨论

    子宫切除术主要操作于盆腔与下腹部,要求麻醉镇痛效果充分与肌肉松弛,有较广的阻滞范围。单纯硬膜外麻醉在该手术中应用普遍,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但是局麻药物使用剂量大,由此才能确保阻滞平面广,且手术阻滞不全需与其他镇痛药物辅助使用,会在较大程度上干扰呼吸循环[3],故而危险性较高。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可全面阻滞,但是难以控制麻醉平面,低血压并发症多,单次给药后限制手术时间。

    腰硬联合麻醉综合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优势,即局麻药物用量少,可快速起效,且完善镇痛,阻滞平面广,易于调节阻滞范围,肌松效果优良,安全性高,失败率低。本组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79.4%,明显低于观察组100%,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阻滞显效时间为(0.7±0.1)min,局麻药物用量为(6.3±1.4)ml/h,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多位学者研究结果一致[4-5]。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需注意以下要点:硬膜外穿刺针在硬膜外腔刺入后再行腰麻穿刺,脑脊液回流通畅后注药有较高成功率,但是要求操作者熟练度高,针内针技术中存在不利因素,即硬膜外导管可从硬脊膜针孔中穿过,但有学者提出单次腰穿针将硬脊膜刺破后穿刺针孔硬膜外导管不会从蛛网膜下腔中穿透[6]。在腰硬联合麻醉中风险最高的操作环节为在蛛网膜下腔中放置硬膜外导管,因此第一次经导管注药后需回抽,对导管中有无硬膜外腔予以明确,若流出脑脊液应暂停导管内注药。此外还需注意麻醉平面过广问题,硬膜外注药前需试验剂量,若无高平面阻滞再给药。

    综上所述,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子宫切除术中效果明显,可快速作用,且减少局麻药物用量,减轻术中疼痛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唐进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J].右江医学,2009,37(3):293-294.

    [2]骆喜宝.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行全子宫切除术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比较[J].广西医学,2003,25(7):1133-1135.

    [3]王兴权,王春艳,闫大晶,等.腰麻辅硬膜外阻滞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01,25(11):876.

    [4]杨少平.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应用全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8):4320-4321.

    [5]尹友初,易承勋,徐艳,等.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00,24(9):545-546.

    [6]谢辉,王迎军.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7):29-30., 百拇医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