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719
编号:13607499
新生儿科护士疼痛管理认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19
     3新生儿护士疼痛培训的建议

    3.1加强新生儿护士的疼痛管理培训,并对效果进行长期追踪

    许多研究者开展了新生儿疼痛管理的教育干预,结果证实培训是改善新生儿护士疼痛管理认识和态度的有效措施,但均没有进行效果的长期追踪。要切实改变护士对疼痛认知和态度,应有一个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

    3.2加强多學科疼痛合作教育,实施疼痛管理一体化

    在进行新生儿科护士疼痛知识培训的过程中寻求多学科共同参与的模式。我国对住院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疼痛管理模式,取得很好的效果。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医生、理疗师、护士、护理员实施疼痛管理的团队干预,干预效果显示护士对新生儿疼痛认知程度明显提高。

    3.3疼痛管理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培训全员覆盖

    由于工作原因,护理人员的有效学习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职业的限制。新生儿疼痛的培训可以采用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安排学习,这有利于疼痛管理知识更好被吸收。

    3.4关注疼痛的预防

    疼痛的预防是疼痛管理的第一步,新生儿疼痛护理的首要措施是使疼痛操作的可能性最小化。加强医护人员有效沟通交流,使得各种操作检查有计划地集中进行,避免重复操作;对病情危重的新生儿使用新生儿脐动脉置管(UA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等,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关注临床上被视为理所应当而被忽略的疼痛性操作如胶布去除等。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从人们开始认识到新生儿可以感知疼痛,新生儿疼痛作为新生儿学的一个热点得到快速的发展,但研究者大都将视线集中在疼痛对新生儿的长远期影响,评估和干预措施上。护士作为新生儿的全程护理人员,对于新生儿的病情及现状非常了解,加之新生儿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感受,新生儿父母对疼痛管理知之甚少甚至在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期间不能接触到新生儿,因此护士在新生儿疼痛管理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她们对于疼痛管理的认知直接影响疼痛管理的效果。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将迎来新的高峰期,高龄孕产妇比例也将明显增多,新生儿护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护理人员应通过及时有效的干预处理,避免或减少由于疼痛引起的新生儿负面效应和相应的机体损害。树立爱婴观念,提高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未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对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百拇医药(庞玮)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