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202
编号:13517224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2
     【摘 要】 目的 : 分析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 选择122例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改进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法护理。结果 : 改进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及运动指导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改进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用于心内科护理,可改善护理质量,促进心内科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心内科护理;康复效果

    作为医院的主要科室,心内科所收治患者的特殊性在于:其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各类心内科疾病普遍伴有病程长、预后差等特征[1-2]。上述状况对心内科临床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心内科护理存在不足,心内科患者的康复速度、病情控制效果等均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探讨优化心内科护理质量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于本院心内科护理推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前、推行后这两个时段,各抽取61例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对照组、改进组。对照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55.3±3.4)岁;心肌梗死29例,心律失常21例,心律不齐8例,其他心内科疾病3例。改进组男35例,女26例;年龄(55.1±3.5)岁;心肌梗死28例,心律失常21例,心律不齐9例,其他心内科疾病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法护理:1)护理评估。从心内科患者康复速度、依从性、对护理工作反馈等方面,综合评估心内科护理工作质量。经评估发现:心内科护理在用药指导、健康教育、饮食及运动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的不足,导致部分心内科患者存在用药依从性差、伴有错误认知、饮食不规范、未能按时坚持运动锻炼等问题。2)制定改进方案。逐一针对当前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足,确定改进措施,并将其组成质量改进方案:①健康教育:运用针对性教育措施,纠正心内科患者的错误认知。以改进组29例心肌梗死患者为例,其中13例文化程度较高,在入院初期阶段,由护理人员发放心肌梗死护理知识手册后,辅以口头宣教模式,帮助心肌梗死患者理解心肌梗死治疗方法、心肌梗死在预后及复发风险方面的特征等知识。针对另外文化程度偏低的患者,初期教育采用口头宣教联合视频宣教,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为患者播放与心肌梗死有关的健康知识视频,并利用快问快答形式,检验这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状况。②用药指导:经分析,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其他心内科患者多因对治疗方法不自信、担忧病情反复而未能及时用药。对此,可经宣教、讲解坚持用药后预后良好病例等多种方式,帮助心内科患者对合理用药的重要价值建立正确认知。③饮食及运动管理:帮助心内科患者充分理解调整饮食、坚持运动的重要意义;参照患者的饮食偏好、既往运动习惯,为其制定饮食干预、运动锻炼方案。在确定最终饮食、运动方案前,与心内科患者进行沟通,确保患者对方案内容充分接受。3)质量改进循环。实施改进方案一段时间后,重新转入第一环节——护理评估,判断心内科现行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及是否存在问题。如发现现行方案中某种或多种措施有效解决了前次评估发现的问题,则保留该措施;如发现运用新措施后,问题并未得到纠正,则将其纳入本次循环的改进重点,重新确立护理措施,以确保其能够改善心内科患者的预后。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3.0软件统计,计量( ±s )与计数(n)资料分别行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对照组健康教育(8.06±0.58)分、用药指导(7.86±0.62)分、饮食及运动管理(7.57±0.70)分,均较改进组偏低(P<0.05)。见表1。

    2.2 康复效果

    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5.91±0.92)d、住院时间(11.02±2.17)d,均较改进组偏长(P<0.05)。见表2。

    3 讨论

    心内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体现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等心内科患者容易因缺乏获取准确健康知识的渠道而产生错误认知,而患者的自律性缺乏、依从性差等问题,也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持續护理质量改进是一种以提高护理质量为基本目标的护理方法[3]。将其用于心内科护理,可从多个方面,评估当前护理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问题类型选用适宜的措施进行控制[4]。相对于心内科常规护理而言,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护理方法的优势在于:1)可及时发现心内科护理中的问题。引入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法后,这一方法要求护理人员从整体、细节各处入手,精确识别护理工作中的问题。2)更加关注心内科患者的需求。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目标要求护理人员精确针对患者的需求及反馈,合理调整护理方案。如心内科患者主诉对病区环境不满意,护理人员多能够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法的要求下,参照心内科患者的偏好,调整病区布设,并以绿植、布贴画等装饰心内科病房。3)可提高护理质量。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可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的原因为:这种方法将改进循环作为提升心内科护理质量的核 心,于每次改进循环中,针对发现问题运用新的护理方案进行处理[5]。本研究证实,改进组健康教育(9.22±0.49)分、用药指导(8.96±0.57)分、饮食及运动管理(9.03±0.6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4)改善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与护理质量、需求满足程度存在密切关联。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下,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同时,心内科患者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也可基本得到满足,由此可认为,这种护理方法可提升心内科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并改善各类心内科疾病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刘鸿雁,刘海舟.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2):83-84.

    [2] 孙成慧.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09(15):147-149.

    [3] 姜艳艳,余小妹,周莉.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7):116-117.

    [4] 石志新.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6):265.

    [5] 王超群,江寅芳,杜晓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3):123-124., 百拇医药(葛在凤 陈琳 张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