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6.07.22
编号:20816
能管理国家,也能管好糖尿病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22日 生命时报 2016.07.22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郭晓蕙

    近日,英国政坛发生了不小的变动,一位精明干练的女性——特蕾莎·梅——成为了这个国家的第二位女首相。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女首相还是一位1型糖尿病患者。

    看感冒查出高血糖

    2012年11月,时年56岁的梅因得了重感冒去就医。她提及自己最近体重减轻了很多,医生为其化验血液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梅起初十分震惊,回想起来,她意识到自己曾有一些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体重减轻了十余公斤、持续疲劳、频繁喝水和如厕等。然而,服用口服降糖药后情况也并未好转,两个月后进一步的检查确诊她为1型糖尿病。这意味着梅将不得不依靠注射胰岛素来度过余生。

    在接受杂志采访时,梅讲述了自己的控糖故事:“我要参加很多政府会议或晚宴并演讲。当我准备辩论或演讲时,要事先测血糖,控制好情绪,发言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做必要的调整。”为此,梅还不得不打破了英国下议院议员不能在议事厅里吃东西的规矩。她在手提袋里放了包坚果,没人注意时就吃点。糖尿病并没有影响到梅的工作能力。梅现在对饮食更加在意,虽偶尔仍喝点葡萄酒,但再也不吃太妃糖、奶油布丁和蛋糕等高热量食物了。梅对注射用的针头也毫无恐惧,她说:“应对糖尿病的策略就是勇敢直面它。既然英国上百万糖友都能与之共存,我照样也能。得病之前我就喜欢到健身房锻炼,现在更要坚持了。”梅还敢于在公开场合谈论注射胰岛素问题。一次晚宴正好赶上她要注射,她大方对来宾讲道:“你们开吃吧,我要先打胰岛素。”对梅来说,原来能做什么,现在也能做什么,丝毫没有让糖尿病妨碍自己的生活。她依然坚持在假期与丈夫一起爬山。“既然管理国家这样的大事我都能做得来,糖尿病对于我来说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 http://www.100md.com
    中年人也会得1型糖尿病

    对特蕾莎·梅的经历敬佩之余,不少人或许会疑惑,1型糖尿病不都是小孩和年轻人才得的吗,为什么她会在56岁的“高龄”患上这种病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1型糖尿病确实有在中年之后发病的可能性,临床上曾有过类似的病例,只是十分罕见,这也可能是梅最初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的原因。当然,也存在另一种情况,即虽然患者实际上属于2型,但由于胰岛功能完全衰竭,只能依赖注射胰岛素来控糖,因此被误认为是1型糖尿病。无论是哪种情况,共同之处都在于,口服降糖药无效,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

    跟着女首相学控糖

    我们能从特蕾莎·梅的故事中学到什么呢?郭晓蕙教授认为,梅的成功,关键在于她对疾病的态度。首先,一个细节是,梅得了重感冒之后立即去看了医生并且如实地报告了自己的症状,因此才较为及时地发现了糖尿病。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于生病的反应都是能扛就扛,能不去医院就不去,有人甚至会觉得感冒发烧这种小事就去看病是小题大做。实际上,很多“大病”在发病之初,都是有迹可循的,虽然表现出来的只是一些小问题,但是如果引起重视并及时就医,病情就能早期得到治疗和控制;若一味地“扛着”,只会日益严重。
, 百拇医药
    其次,梅对糖尿病“思想上藐视,行动上重视”的态度也值得借鉴。她认为,既然自己都能管理得了国家,管理糖尿病自然也不在话下,这种良好心态十分有益。不少糖友一经确诊,第一反应是“天都要塌了”,觉得自己此生无望,这是万万不可取的。不妨参考这位女首相,得了1型糖尿病,照样能攀上人生高峰,健康乐观的心态起了很大的作用。且正因为能正视疾病,梅才不忌讳公开与人讨论病情,并且在需要注射胰岛素时,不会“碍于面子”而忍着不去打针。再加上她积极与医生沟通,并配合执行健康的饮食运动计划和用药方案,闲暇时还会享受生活(如夫妻结伴去登山),糖友若做到如此,一样可以平衡好生活、事业和病情控制,获取相当的成就。

    最后,糖友应当掌握一些控糖的小窍门,比如随时携带坚果等零食,在进行可能耗时较久的活动之前先测血糖,以及通过对自己血糖高低的判断来调整活动的时间等。

    愿每一位糖友都能掌握与疾病共处的秘诀,收获健康和幸福美满的人生。▲(本文由本报记者靳玉玲采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