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6.11.01
编号:21646
过分呵护,害了糖孩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日 生命时报 2016.11.01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

    副主任医师 王丽英 ● 苏伟娟

    当一个前程似锦、求知欲旺盛的孩子被确诊1型糖尿病时,患儿与家属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患病的打击常常会使患儿产生矛盾、消极的心理,继而表现出情绪低落、恐惧、伤感等,觉得自己前途渺茫,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此时,有些家长的紧张心情比孩子有过之而无不及,终日担心、害怕,并对孩子过度呵护,不敢让他上体育课、参加课余活动,甚至限制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这样“保护”孩子,反而更加重了患儿的心灵创伤。

    其实,1型糖尿病是一种完全可以控制的疾病,如果治疗方法得当,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不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结婚生子。家长应积极与医生配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让孩子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下,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首先,家长自己要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大人的情绪会影响到患儿,孩子对父母的表情、态度以及言行举止都十分敏感,所以家长在患儿面前应镇定、坦然。家长要多向专家请教,更多地了解疾病,坚定信念,孩子也能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

    其次,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鼓励其融入社会。家长和老师往往较重视患儿的疾病治疗问题,却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问题。有些家长对患儿保护心切,恨不得孩子一分钟都不离开自己的视线,限制孩子的正常社交生活,使他不能与同龄孩子融洽相处,时间久了,部分患儿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广交朋友,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小糖友也完全可以上体育课,参加室外活动,像健康儿童一样生活。小糖友并不是温室里的花朵,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控糖。过分“保护”,反而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没用”、“有缺陷”,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总之,作为糖尿病专科医师,我们呼吁家长们与医生密切配合,呵护好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温暖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