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康复医疗
编号:22437
提高全社会的康复意识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30日 生命时报 2016.12.30
     杜良杰

    提高全社会的康复意识

    本报记者 王珠珊

    12月13日,记者采访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主任杜良杰时,他正在复诊一名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重建的术后患者。患者表示术后站立和行走功能改善了很多。自2009年,杜良杰带领团队在脊髓损伤后手功能重建和下肢功能重建康复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杜良杰擅长颈椎病、腰椎病等领域,并不断思索各种创新疗法。10多年前,他发现国内颈椎病仅有按摩、吃药、手术等疗法,国外有大型康复器械,但价格高、操作复杂。“有没有既好用又实惠的康复器械”成了他思考的问题。一次查房,他从便携式打气筒找到思路,发明了主动抗阻专用器械运动疗法。慢性颈椎病患者在专业指导下,通过后背上的小器械,主动对颈椎进行康复锻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多年来,他还坚持在网上指导颈椎病患者康复,已帮助3000多名颈椎病患者康复。此外,在北京博爱医院院长李建军教授的指导下,他发明了声波导航法,在脊柱手术中,利用钻头钻动不同骨头时发出的不同声音,判断钻头的具体位置,替代传统的CT射线定位法,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颈椎病本以中老年人为主,但门诊中年轻面孔越来越多,最小的患者才13岁。”杜良杰忧心地说,“低头族”要警惕颈椎病导致的头晕、肢体功能障碍等问题。他呼吁,我国康复医学起步晚、发展慢、认同度低,医务工作和患者要提高意识,康复是提高患者身体功能的重要手段。▲,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