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07.11
编号:23240
中国首个 糖尿病饮食地图发布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11日 生命时报 2017.07.1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纪立农

    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陈静

    7月6日,值2017年“餐后血糖7.8健康宣传周”期间,由《生命时报》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及团队和拜耳公司,联合推出首个《中国糖尿病饮食地图》。

    据悉,饮食地图由“糖尿病患者血糖地图”“糖尿病患者主食地图”“糖尿病患者果蔬地图”和“糖尿病患者饮食时间图”四部分组成。“地图”通过收集全国3万多糖尿病患者数据,从主食结构、进餐时间、果蔬补充等多方面反映了中国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的自我管理现状,旨在倡导餐后血糖科学管理与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的理念,从根本上改善血糖管理,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各省份蔬果摄入类型都较为单一。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建议选择不同种类和颜色的果蔬,以获得多种营养。黄瓜、西红柿等叶茎类、瓜果类蔬菜可适当多吃,少吃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的蔬菜,如土豆、山药等,或减少部分主食量再食用。水果食用量为100~250克,尽量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比如小国光苹果、木瓜、草莓、柚子等。在两次正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餐前、餐后不要立即吃水果。选择在血糖控制较理想、病情稳定时摄入,一般是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餐后血糖<10.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7.5%的情况。▲

    全国范围内,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结构仍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占总能量摄入的55.87%,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占16.41%和27.72%,符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合理比例。全国主食丰富,但各省份主食偏好单一,南方好大米,北方爱面食。

    左小霞认为,糖友不仅要控制主食量,更要平衡主食的结构。一般每日主食量为200~300克,肥胖者控制在150~200克。食用多种粮谷类食物,如大米、面粉、玉米等换着吃,注意粗细搭配。乳制品、肉类和果蔬的摄入必不可少。建议将餐盘想象成由3部分组成,分别放蔬菜、主食和肉类,体积比例约为2:1:1。谨记以下口诀:半两粮食1斤菜,4两水果1两肉(豆),3两牛奶1匙油,90千卡记心头。▲

    餐后血糖作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仍被大多数患者忽视。数据显示,全国餐后血糖平均值远超过7.8毫摩尔/升这一上限。纪立农表示,这将会导致糖尿病风险及相关心脑血管和肿瘤风险增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师陈静认为,糖尿病饮食教育不足,是餐后血糖控制较差的主因。数据显示,仅有52%的患者受过饮食教育,33%患者从未接受。尽管接受这种教育的途径非常多,但只有3%的患者通过营养师来定制饮食,21%的患者不控制饮食。另外,平衡膳食宝塔知晓率仅为69%;92%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每天应该摄入的总热量值。▲(本报记者谭卓\u77be)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地区糖尿病患者进食规律,仅有个别地区有延后现象。陈静强调,定时定量进餐,不仅对血糖控制非常重要,还能减少胃病等疾病发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