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09.12
编号:24876
小电梯里的紧张尴尬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12日 生命时报 2017.09.12
     小电梯里的紧张尴尬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郭 瑞

    火热的聊天声戛然而止,吃着早餐的嘴巴停止了咀嚼,正翻着书包的手安放下来……进了电梯不约而同地转身,或仰头看天花板,或看楼层数字、看手机,好像每个人都得到了命令。电梯为什么会有如此魔力让我们变得“规矩”和沉默?电梯里的行为透露着我们怎样的内心?

    按了电梯按钮,等待的这段时间考验着一个人的耐心。在门口来回踱步,往往反映出敏感的神经;频繁按按钮,则是急性子,是讲究效率和更易情绪化的映射;而只盯着电梯显示楼层,安静等待的人,则更理性、稳重,做事更有条理。

    进了电梯站哪儿?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李·格雷博士做了人们在电梯站位的研究,发现:一个人可以随意站,两个人时呈对角线站立,三人时呈三角形分布,四人则各自站一个角落,以此最大限度地保持彼此距离,排列组合,最终像骰子上的点位一样挪动。这是因为心理距离的存在,即心理上的警觉。心理学家海杜克认为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气泡状空间”,大小大概是前后一米左右。乘坐电梯时,这种私人空间的边界被打破,人们会因此感到尴尬、紧张和不悦。因此,人们会自觉站得离他人尽量远,例如站到角落里。

    一旦进来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规矩很简单,调整站位,仰望天花板,看手机或看显示的楼层数,保持一致的行动,不讲话、不对视。这是因为狭小的电梯空间里,几个人形成一个小群体,人们为了避免与群体发生冲突,而产生心理压力,不得不遵守相同的规范。同时,由于心理距离的打破,为了避免与陌生人产生威胁、暧昧等感觉,人们拒绝了交流,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密闭沉默的空间,会加剧压抑感,人们会避免视觉接触,而看天花板和楼层数字则是一种压力转移和自我逃离期望。跳动的楼层数字有“不断解放”的意味,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焦虑。看手机,则把自己包裹在独立的空间内,寻找自我安全感。

    此外,有些人进入电梯会不自觉地感到恐惧,可能会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四肢发颤,是因为幽闭空间内个人能力被剥夺,或者受电梯事故报道影响产生强烈的安全失控感。如果过分恐惧,可能是一种心理疾病,与被隔离、被抛弃等经历有关,需要心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