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11.01
编号:82109
中医药将是中国亮丽名片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1日 生命时报 2019.11.0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接受《生命时报》专访

    中医药将是中国亮丽名片

    本报记者 徐文婷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10月25日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上,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医药事业曲折前行,蓄势待发。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进入振兴发展的新时代。

, 百拇医药     为解决当代医学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新中国成立初期,祖国大地百废待兴,国民卫生状况同样堪忧——人均期望寿命35岁,各种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全国正式西医仅2万人,每年约400万死者和8000万患者未得到合理的医药救助。

    要想改善这一国民健康状况,仅靠西医是不可能的,必须与扎根本土的50万中医团结起来,共克时艰。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把“团结中西医”作为三大卫生工作原则之一,确立了中医药应有的地位和作用。1986年,国务院成立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管理部门,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成立中医药管理机构,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中西医并重”列为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主要内容。从“团结中西医”到“中西医并重”,中医药的潜力得以激发。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中医药成果更是为解决当代医学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抗击非典。2002年底,SARS(非典)在中国广东顺德被首次发现,如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8400多例SARS患者,其中中国有7700多例。SARS全球死亡率为11%,香港为17%,台湾为27%,中国大陆为7%,全球最低。广州中医药大学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方案使73例SARS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创造了零死亡、零转院的成绩。北京、天津等地以中医药介入SARS治疗,患者的治疗周期和恢复期明显缩短。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对中医药治疗SARS的疗效表示赞赏和肯定,并将中国经验向世界推广。
, 百拇医药
    除了抗击非典,中医药在防治手足口病、流脑、乙脑、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以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中,也发挥了独特作用。

    荣获诺奖。20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致使疟疾在东南亚流行。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通过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汇集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秘验方。在青蒿提取物实验药效不稳定的情况下,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屠呦呦灵感。1971年,屠呦呦团队终于提取出了具有高度活性的青蒿素。如今,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已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法,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治疗患者上亿人。这一发现也让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此外,砷制剂治疗白血病、人工麝香、针刺镇痛、中医药现代化等,均源于中医药原创经验,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 http://www.100md.com
    走出国门。70年来,中医药已成为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中医针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列入 “世界记忆名录”;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并陆续颁布10余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中医药“出海”的信心。

    如今,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03个国家认可使用针灸,29个国家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人才。中医药海外中心和国内基地合作国家达88个,累计服务外宾约13.4万人次,其中外籍患者约12万人次。在中国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近70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中,几乎都有中医药医务人员,约占总数的10%。援外医疗队采用中药、针灸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挽救了众多生命,受到国际社会的赞赏,中医药的疗效也进一步得到认可。
, 百拇医药
    沉浮背后的支持与努力

    回望激荡百年,中医药事业屡经沉浮,也曾“后继乏人乏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产业快速发展,中医药养生理念深入人心,甚至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巨大变化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党和国家的历届领导人都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当前,中医药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中医药单独列为一章,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的优势。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明晰中医药发展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编制实施了一系列专项规划,逐步构建起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法律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了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的互动格局。2017年7月1日,《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又通过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重要文件,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医药工作的政策,将对中医药传承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百拇医药
    第二是中医理念符合现代医学。中医虽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医学由以前的治疗疾病转变为现在的维护健康,这与中医的“治未病”理念不谋而合。另外,中医疗效确切是其能够发展的根本。对于很多棘手的复杂性疾病,西医束手无策,中医综合治疗却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了中医药的效果。

    第三是中医药人坚持传承与创新。中医药典繁多,医理博大精深,是一座巨大而神秘的文化宝库。中医药工作者利用现代科技不断发掘,中医学、西医学、化学、药学、信息学、生物工程、IT、数学等多学科人才合作,创新了一批关键技术,突破了许多技术瓶颈,揭示了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将古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和财富推陈出新、量化生产,造福人类。

    中医药还需突破两大瓶颈

    当下,中医药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西医相比,中医从业环境、评价标准、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及政策保障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相关部门间还需要进一步协调配合,落实中央、国务院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各项政策。
, http://www.100md.com
    自身方面,中医药有两个瓶颈亟待突破。一是如何保护和利用中药资源,提高中药材质量;二是中医临床疗效缺少更严格的评价和证据。中药质量是中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医疗效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因此这两个瓶颈是未来十年的首要目标。

    中医药现代化20年取得了巨大成果,表明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因此,现代化战略还需要持续推进,且应该加速推进。我们要大力推广无公害中药材的种植和使用,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深挖中医药科学内涵,通过科学的研究和严谨的数据将中医药特点表达出来。

    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医药会成为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让世界人民都能享受到其带来的福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