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11.08
编号:85440
临期食品不该白白浪费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8日 生命时报 2019.11.08
     前不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2019年粮食及农业状况》显示,全球约14%的粮食在收获后到零售前被损失掉,在零售和消费环节也存在大量浪费现象。此前“盒马鲜生”大规模下架临期食品并扔掉的事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热议。像“盒马鲜生”一样直接把蔬菜、水果、海鲜等保鲜周期短,或临近保质期的商品直接当垃圾丢掉的商家在我国并非少数。有数据显示,我国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环节,浪费率约为28%~30%。

    临期食品指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属于安全食用范围。这些食品被直接扔掉,着实可惜。除了应该节约粮食,从环保角度出发,临期食品也应被消费、回收或循环利用,而不是直接毁掉,因为该阶段食物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更大,减少浪费可降低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对于临期食品,国内外已有一些很好的处理办法:一是设置临期食品货架,打折促销,从商家反馈看,这些食品不仅不愁销,反而很受百姓欢迎。二是完善食品标签,像美国英国一样,把食品保质期细分为最佳口味期、销售截止日期、食用期、封箱包装日期四种。三是将下架食品做成肥料和饲料,形成一个循环再生系统。

    然而,要解决临期食品浪费问题,还需要食品企业、商家和政府从以下几方面共同努力:首先,商家需要科学把握消费者需求,尽量从源头上减少临期食品的产生。其次,食品企业应科学规划供应链条及储存条件。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指出,优化供应链环节和储存条件,有助减少相当一部分的食物损失和浪费。最后,政府的宏观调控。一方面,我国针对临期食品还缺少统一规范和标准,这需要食品有关部门从行业标准、法规建设等方面对行业加以规范和引导;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科学处置临期食品的宣传,并通过各种专项行动或政策(如税收和补贴)影响商家和食品企业。

    解决临期食品的归宿问题意义重大,正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报告中的一句话:“世界上每天还有8.2亿人正在挨饿,我们怎能允许粮食被白白丢掉。”▲, 百拇医药(张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