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家庭医生
编号:89626
盆底肌,肚子里的吊床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19日 生命时报 2020.06.19
     盆底肌,肚子里的吊床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主任、盆底中心主任 任东林

    盆底肌,顾名思义,就是骨盆底的肌肉,它与其他骨性结构一起形成了一个“吊床”样的结构,撑起膀胱、尿道、子宫、直肠、阴道或前列腺等盆腔器官,保证其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一旦盆底肌出了问题,就可能出现一系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肛肠疾病。比如便秘、大便失禁、肛门直肠痛。诱发因素是:不健康饮食习惯,摄入过多肉类,而蔬菜摄入不足;随着年龄增长,肛门内外括约肌松弛或功能下降;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如盆底肌矛盾性收缩、盆底肌缺血缺氧、盆底肌过度活动等。

    妇产科疾病。比如尿失禁、排便障碍、性功能障碍、盆底痛。常见诱因是:随着孕期进展,盆底肌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顺产过程中,盆底肌及结缔组织被过度拉伸;45岁后,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盆底肌支持功能下降;长期咳嗽、慢性便秘、搬重物和肥胖等因素,使盆底肌长期受到较重压力,容易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盆腔手术所导致的盆腔解剖结构破坏,使其无法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泌尿系统疾病。比如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症和混合型尿失禁,以及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导致因素是:盆底功能下降,长时间憋尿等不良习惯,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

    目前,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磁刺激治疗、骶神经调节法等都是帮助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非手术疗法。此外,自主进行凯格尔运动(用力快速缩紧肛门,保持3~5秒,快速放松,维持5~10秒;再收缩、放松,如此反复)、腹式呼吸等也有所帮助。▲,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