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7.03
编号:89390
躲猫猫,逗得孩子咯咯笑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3日 生命时报 2020.07.03
     躲猫猫,逗得孩子咯咯笑

    是认知发育的需要 能引起满足和愉悦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 刘江勤

    说起哄孩子或跟孩子一起玩,躲猫猫一定是受欢迎率最高的一个游戏。大人拿手或其他东西挡着脸,然后突然拿开遮挡物,笑着和宝宝打招呼,他们就会被逗得咯咯笑个不停,乐此不疲。

    大人眼中的无聊游戏,为什么宝宝如此喜欢?这个得先从人的认知说起。物体被阻挡后看不见了,但它还存在,可小宝宝不这么认为。在婴幼儿的世界里,看不到就意味着不存在,当它再次出现,对宝宝来说就是一个新的东西。于是,在反复游戏中,宝宝渐渐明白,即使有些东西看不到了,但它依然存在,这个认知发育贯穿在他们出生后的头两年。瑞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将这个现象称为“客体永久性”。简单来说,就是儿童明白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存在的,即使看不到或摸不到它。

    除了促进认知发育,躲猫猫对儿童来说还是一种带有安全感的刺激。2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已经掌握了追视的本领,即将一个颜色鲜艳的小球放在距他们40~50厘米的距离移动,宝宝的眼睛就会跟着移动。1~2个月的婴儿持续移动的角度较小,随着月龄增长,跟随移动的角度会越来越大,3个月左右会跟着转头。5~6个月的婴儿通常可以扶着坐起,如果用同样的小球或宝宝感兴趣的物体,在其眼前不远处移动,他的视线就会跟随移动,并跟着物体转头。如果物体移动轨迹上有障碍物挡住宝宝的视线,他就会试图移动障碍物,或绕过障碍物,等待物体出现。所以,当大人用手捂住脸再突然松开,宝宝便会预测到手的后面藏着他熟悉的面孔。一旦这个熟悉的面孔按照预测的状况出现,就会引起满足感和愉悦感,宝宝自然会咯咯发笑。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大人和宝宝躲猫猫时喜欢扮鬼脸,看到孩子被吓住的表情会觉得好玩。虽然这种“恶作剧”并不会带来即时伤害,但对小孩子来说,输入的不安和紧张越多,对其心理的负面影响就越大,这种不安全感可能会在他们长大后逐渐显现。因此,和宝宝躲猫猫,达到逗乐的目的就好,千万别扮鬼脸吓孩子。▲,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