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7.28
编号:88909
老年生活不能太满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28日 生命时报 2020.07.28
     编者的话:养生保健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功课,但“过度重视”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所谓“过犹不及”,一些好习惯过了头,就会有损身心健康。本期,我们特邀多位权威专家介绍那些悄悄损害健康的“小习惯”。

    老年生活不能太满

    本报记者 李 爽

    运动

    舒缓惬意,不以出汗为目的

    有些老人认为,夏季出汗可祛湿排毒,常做些剧烈运动,或增大运动量,或干脆到汗蒸房蒸桑拿来“出大汗”,只有汗如雨下、汗流浃背,他们才心满意足。“其实,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方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刘绍辉介绍,人体的排泄解毒器官是肾脏和肝脏,通过出汗排毒的观念并不正确,因此,老人不必刻意去出汗,更不必“出大汗”,因为大量排汗会导致人体脱水,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血压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休克。
, 百拇医药
    同时,祖国医学认为“汗为心之液”“夺汗者无血”。刘绍辉介绍,中医理论认为,汗和血同源,当人出汗过多,就会出现血枯现象,导致气血亏虚,人体免疫力低下。这对气血本就不足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老人不宜“出大汗”。

    刘绍辉说,走路是很多老人的常规运动之一,但老年人关节本身就会有退行性改变,若为“出大汗”而走路过多,会导致膝关节损伤,严重时还会引起关节充血、关节液渗出、骨质增生等,诱发或加重骨关节疾病。老人体能消耗太多,还可能造成心脏功能衰退。另外,过度运动会引发疲劳,同样导致体质下降,抵抗力变差。

    因此,老人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不宜太大。刘绍辉表示,适量运动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在炎热的夏季,老人应在无阳光直射的地方,选择打太极拳、散步等舒缓的方式来运动。每次20~30分钟,微微出汗即可。他建议,老年人每天走路6000步左右即可。有一定锻炼基础且没有慢性病的老人,可适当增加到8000步或1万步,以呼吸顺畅、微微出汗、与他人尚可交流为度。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建议饭后30~60分钟再散步,动作宜缓,可按照1秒钟1步或2秒钟3步的步速走路。运动前要喝些温开水,并在运动过程中,每隔20分钟补充一次。▲
, 百拇医药
    饮食

    少食多餐,不要吃得太饱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营养科副主任刘菊英介绍,与中青年相比,老年人身体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比如,生理代谢功能比中年时期要降低15%~20%,咀嚼能力、味觉变差,以及咽部动力异常、食管括约肌收缩能力下降、瘦体组织量减少等。因此,吃太饱就会带来多种问题。

    消化问题。吃太饱会加重肠胃负担,尤其是脂肪或蛋白质摄入过多,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老人胃肠脂肪酶减少,吃太饱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和误吸。胃蛋白酶原减少,则会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脑血管问题。吃太饱会使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增加心肌耗氧量,若患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极易诱发心绞痛。另外,胃内充满食物,大量血液会优先供应胃肠,导致大脑血液供应减少,使人疲倦、犯困,长此以往会造成肥胖,使“三高”患者的病情雪上加霜。
, 百拇医药
    刘菊英建议,在保证营养摄入的情况下,老人每餐饭都不需要吃太饱,如果总觉得饿,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形式,或在两餐间增加健康零食。想改掉吃得过饱的习惯,可在餐前喝点水,稍微增加饱腹感。▲

    心理

    怡然自得,与衰老握手言和

    临床上,焦虑已成为老年群体中较常见的心理状态,但这种情绪常被忽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教授杨放如介绍,老人出现焦虑情绪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疾病。老年人常常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颈椎病等慢性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因而会有对自己身体状况、药物副作用等的担忧与焦虑。

    衰老。即使没有躯体器质性疾病,年龄增长本身就会影响器官功能,使人出现体力下降等衰老症状。有些老人会因此担心自己的健康状态,甚至担心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出现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
, 百拇医药
    经济。慢性病老人、有躯体障碍的老人退休后工资减少,而医疗费用增加,因而常常会因担心疾病治疗及所需费用而产生焦虑;同时,紧张焦虑的情绪又会影响疾病康复,陷入一种“越担心越病,越病越担心”的恶性循环。

    家庭。老人遭遇丧偶或年龄相仿的朋友去世等打击时,会产生孤独感,变得消沉或焦灼。有些老人总是放心不下儿孙,也会常常焦虑不安。

    若以上情况长期得不到解决,老人焦虑情绪得不到释放,会严重影响生活,甚至导致“病理性焦虑”,出现睡眠质量下降、心慌、食欲不振、全身颤抖、对细小的事情过于敏感等症状。因此,专家建议:第一,接纳自己的身体状态,要明白随着年龄增长出现某些疾病是正常的;第二,要学会放松,不要过度关注疾病,与其和平相处、握手言和;第三,不要太操心,学会适当放手,让儿孙以自己的意愿去成长;第四,学会倾诉,寻求他人的理解,将不好的情绪纾解出去,才能更好地摆正心态,接纳愉快的事物。

    杨放如提醒,焦虑症常伴有多种躯体症状,许多老人会误以为是疾病导致的,而忽略本质上的心理问题。若老人在无器质性疾病时出现周身不适、坐立不安、睡眠不好等症状,要尽早就医,到医院心理科进行咨询、检查。▲
, 百拇医药
    居家

    简洁温馨,杂物定期断舍离

    居室环境好坏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有些老人很节俭,陈年旧物即使没用了、坏了,也不舍得丢,家里堆满杂物。刘绍辉说,这增加了老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风险,比如被杂物磕碰、绊倒,若电线布置凌乱,还可能引发火灾,威胁生命安全。同时,杂乱的家居布局还会影响心情,导致老人情绪低落、烦躁,甚至抑郁。他建议,老人和家属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调整,给老人一个有益身心健康的家庭环境。

    1.布局简洁。家具摆放、布局要合理,不要产生过多凸起、锐角等;零碎物品不要堆放在房间,尤其是通道;电线、接线板等要沿角落放置。

    2.颜色简洁、柔和。老年人对色彩及环境的快速辨识能力下降,长时间处在过于纷杂与色彩丰富的环境中,很容易因意识判断失误而发生跌倒或碰撞。而相对柔和、简单的色彩,能给人带来温馨、舒适的感受,使老人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3.注意采光和通风。尽量将老人卧室安排在朝阳一侧,让屋子里有足够的阳光,并时常通风。设置感应地灯或夜灯,让老人在起夜时也有良好的视野。

    4.清洁卫生。堆放物品太多容易在隐秘处滋生细菌,不利居家健康,需定期清除杂物,注意清洁消毒。▲,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