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8.28
编号:88236
胡传揆,皮肤性病学先驱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28日 生命时报 2020.08.28
     1949年11月21日晚上8点,北京前门,数十辆载着解放军和民警的卡车疾驰而至。天亮前,全北京200余个妓院被封闭。被解放的妓女、暗娼都被送到北京市妇女生产教养院,市政府组织了一支由57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为她们免费治病。医疗队的领队之一正是北大医院院长、皮肤科专家胡传揆(音kuí)。

    胡传揆1901年生于湖北江陵,12岁离家,前往武汉求学。1927年,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胡传揆选定皮肤花柳科,因他特别想攻克梅毒问题。珍珠港事变后,北京协和医院关闭,胡传揆在北京开设了皮肤科诊所。

    1946年,北京大学在北平复校,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连同附属医院一同并入北京大学。代校长傅斯年推荐胡传揆为北大医院代理院长。早前,胡传揆婉拒了他的老师傅瑞思教授邀请他赴美工作的提议。他给老师写信道:“我是中国人,从医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健康。国内条件再差,我也要努力干到底,决心为国人效劳。” 1948年,胡传揆兼任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一职。
, http://www.100md.com
    据统计,1949年前后,中国性病患者高达1000万。梅毒是性病中的一种,也是最复杂、危害最大、影响组织器官最广的一种。16世纪,葡萄牙人将梅毒传播到中国。梅毒发作的表现为皮疹、皮肤溃烂,感染神经系统后,会出现精神分裂,如不及时治疗,晚期更会侵犯各个脏器,产生失明、耳聋、半身不遂、心绞痛乃至死亡。中国医生鉴于它的皮肤疹型与杨梅相似,取名梅毒。

    胡传揆受命带领医务人员来到韩家潭胡同,为被解放的妓女检查治疗疾病时,他们发现,接受体检的1303人中,确诊性病的患者高达96.7%,并以梅毒、淋病患者居多。

    胡传揆制定了详尽的分类诊疗方案,以油剂盘尼西林(青霉素)为主要治疗药物。在当时,青霉素是稀缺药,价格昂贵。为此,北京市政府花费旧币1亿元,高价从香港购进了1.3万支青霉素针剂。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和康复措施,半年之后,教养院的患者中梅毒治愈者达到近40%,淋病治愈者达95%,其余人不再具有传染性。

, 百拇医药     1950年,卫生部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性病防治。在胡传揆的动员下,北医派遣师生参加医疗队,前往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地,胡传揆负责制定治疗方案,并前往指导。“青霉素治疗性病”是胡传揆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优方案。“一五”期间,国家就把发展抗生素生产列为医药的战略重点,青霉素最终实现了量产。平价青霉素的普及,使得消灭性病成为可能。

    1954 年,北京成立了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胡传揆兼任所长。该研究所成为指导全国梅毒防治研究的中心,陆续派出了许多工作队,与各地协作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并为当地培养训练专业人员。

    1964年,北京举办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在这次北京科学讨论会上,胡传揆作了题为“我国对梅毒的控制与消灭”的专题报告,宣告:曾经在中国流行过450年之久的梅毒,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控制,许多地区已基本上消灭。这时的胡传揆年已花甲,亲眼见证了在中国基本消灭性病的工作,内心之喜悦,难以言表。
, http://www.100md.com
    遗憾的是,梅毒渐渐淡出公众视野后,中国撤销了大部分性病防治机构。但基本消灭不等于完全消除,上世纪80年代以来,梅毒卷土重来。2018年疾控报告显示,全年新报告梅毒感染者超过49万人。性病防治,依然严峻。

    1986年,胡传揆在北大医院逝世。在他85年的人生历程中,他在国际上最早发现了维生素A缺乏性皮肤病的表现,其论文被引用至今;他立志攻克性病,在消灭梅毒中做出不朽贡献,为防治麻风病付出了不懈努力;更在古稀之年,奔赴湖北英山完成消灭头癣的任务;他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院(现北大医学部)院长、名誉校长近40年,为学校汇聚名师,培养诸多人才。

    胡传揆早早就留下了遗嘱:“遗体不火化,不留骨灰,病理解剖后尽量利用其他组织及骨架,以利教学。”而今,胡传揆遗体制成的骨架巍然屹立在北医解剖楼,延续着传道授业的使命,成为一座丰碑。▲, 百拇医药(北京大学医学部 徐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