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8.28
编号:88244
患者跟我穿越沙漠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28日 生命时报 2020.08.28
     患者跟我穿越沙漠

    胡大一

    在我的手机里,保留着很多患者发来的喜讯。比如,一位曾经血管堵了七成的患者说:“我在哈尔滨跑了一个全程马拉松,特向您汇报!”一位患有室性早搏的年轻母亲平安产下婴儿,家人给我发来“母女平安”的短信……一条条短信包含着患者和家属的幸福和喜悦,也让医生体会到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

    那位跑马拉松的患者姓吴,是位50多岁的成功企业家。他2018年做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前降支狭窄大于70%,左回旋支狭窄80%。虽然他平时工作生活一点感觉都没有,当发现这两处重度狭窄时,全家人心情都变得沉重。医生说:“需要马上放2个支架,不放可能会心肌梗死或猝死,后果自负。”吴先生有些犹豫,他不想做支架,但医生的警告让他十分担忧,于是就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也不敢运动了。后来,他找到我,想跟我一起参加巴丹吉林沙漠徒步走活动,3天要走68公里,也想找个机会跟我沟通一下病情。

    当时他是怀着十分不安的心和我一起走进沙漠的,能有个医生同行,他也鼓起了勇气。第一天,我超过他2小时到终点。但他很兴奋,因为走了约30公里身体没出什么事。第二天,他仅慢我20分钟;第三天,他与我同时到达终点。回到北京,我给他做了心肺运动评估。运动达到目标心率时,他的心电图很正常,心脏没有缺血迹象,他也没有任何心慌气短的不适症状。于是我就明确告诉他:不需要放支架。他睁大眼睛看着我,脸上立刻露出惊喜的笑容。后来,他非常认真地做康复,戒烟、吃他汀、坚持有氧运动。他对自己的心脏越来越有信心,还迷上了马拉松,从跑10公里,到跑半程马拉松,后来在全国各地跑全程马拉松,每次都跟我汇报。现在他去机场、高铁站,经常是背个双肩包跑着就过去了。吴先生跟很多人讲自己的故事,也鼓舞了更多患者。

    2016年,一对来自上海的30多岁年轻夫妇找到我。他们满怀欣喜地组建新家庭,期盼着不久有个小宝宝,可美好的愿望被一次体检打破了。妻子发现有频发“室性早搏”,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有2万多次室性早搏。产科医生与心内科医生会诊,心内科建议先做射频消融治好室性早搏再怀孕,可惜射频消融手术失败了。医生说,可以口服药物进行控制。夫妻俩担心服药可能有致畸或影响生育的副作用,没敢吃药。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双方父母一起为他们着急,四处求医。后来,他们到北京找到我,妻子忐忑地问我:“您看我的早搏能治吗?还能要孩子吗?”我看了她的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结构功能正常,就明确告诉她:“早搏无需治疗,可以正常怀孕。”全家人听到我如此确定的诊断,十分欣喜,满天的乌云全散了。一年后,就有了“母女平安”的好消息。

    医生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着患者高高兴兴地走。用最科学最有效的办法,帮患者祛除病痛,既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也需要给予患者关爱。有时医生要倾注精力陪伴患者走过一段艰难的历程,给患者支持和方法指导,让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回归正常生活。这是对医生最好的褒奖。(连载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