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8.28
编号:88302
环境素养低,环保做不好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28日 生命时报 2020.08.28
     环境素养低,环保做不好

    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贺 震

    具有基本的环境素养,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但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表明,我国居民环境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12.5%,平均每百名15~69岁人群中,只有不到13人具备基本的环境与健康素养。其中,科学知识素养水平偏低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一状况与环境保护需要公众参与的属性及时代要求极不适应,亟待改变。

    保护环境不仅是政府、企业的事,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从环保发展历程和政策演变趋势来看,公众参与既是政府、企业和市场治理的有益补充,对平衡各方利益、提高环境治理效果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公众参与是提升环境保护效率的重要方向。具备必要的环境素养,则是公众参与环保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缺乏环境素养的参与往往带有盲目性、狭隘性和危害性,有时不但不能促进环境改善,还可能造成政府环境治理的举步维艰,其结果甚至比没有公众参与更加糟糕。

    缺乏环境素养的行为表现多种多样,许多是与不讲公德联系在一起的。比如,随意乱扔垃圾、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在饭店请客时,好面子、讲排场,超量点菜,造成菜肴过剩,食物浪费;为满足口腹之欲或牟利,违规捕猎、贩卖、食用野生动物;外出购物时,只图一己方便大量使用和废弃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外出旅游时,随意踩踏绿地、攀折花木、乱刻乱画,甚至为拍照违规攀爬雕塑或国家保护目标;冬夏时节把会议室、影剧院、体育馆等公共场馆的空调温度设定得过高或过低;一些单位存在长明灯、长流水现象,无端耗费能源资源。一些企业在生产施工中,则表现为无视法律法规,超标排放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有的甚至故意逃避监管,偷排偷倒。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环境素养由“知”和“行”共同组成,所以环境素养差也分为两种情形:一是缺乏环保意识和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二是知而不行,甚至为了自己方便和一己私利最大化,故意违反规定。对此,我们应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措施。

    其一是通过强化教育,解决“知”的问题。依托学校、单位、社区,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公众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这方面,学校应担负更多的责任,将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其二是通过外部强制,解决“行”的问题。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执法不严格、惩处不得力有关。因此,对违背环境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对构成环境行政违法的,要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要依法追究民事赔偿责任;对涉嫌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育公众环境素养,把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http://www.100md.com(贺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