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9.15
编号:87883
少说“我不会”,多说“我试试”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5日 生命时报 2020.09.15
     克制畏难情绪 勇于探索学习

    少说“我不会”,多说“我试试”

    受访专家: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汤永隆

    本报记者 张筱悦

    “我不会”在我们的生活中高频出现:面对新出的智能产品,老年人可能说“我不会用”;职场新人在棘手的工作前忐忑不已,直言“我不会”;夫妻中的一方指责另一半不做家务、不帮忙,也可能听到对方说,“我不会,不知道怎么做。”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汤永隆认为,除了客观实际上的真的不懂、不知道、不会做,很多人把“不会”挂嘴边是心态问题。一种是故意说不会,他们并非真的不会,只是习惯拿来当借口,拒绝别人提出的请求和要求,目的是回避麻烦或不想帮忙。另一种可能是潜意识里拒绝改变,不愿尝新。相比学会一项新技能、解决一个新问题,直接说“不会”确实是最容易的,这源于人们趋易避难的惰性本能。很多人不想脱离原有的舒适圈,不想改变或是有畏难情绪。这种“我不会”其实是“自设障碍”,是指在开始一件新任务前,总是习惯性地想维持原有的状态不愿意改变,于是自然地给当前任务设定很多为难之处或障碍。

    此外,人到了一定阶段,固有的生活、工作模式,和疲于应付各种压力,也会让人对新鲜事物失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排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还有一些老年人随着衰老,身体各项机能下降,即便想接触新事物,学习新本领,也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常常把“不会”挂在嘴边,会变成一种非常负面的心理暗示,阻碍人的进步甚至降低人的能力感,越来越觉得自己样样都不行。而且,整天对他人的请求说不会,也会损害关系,不利人际交往。对此,汤永隆建议:

    1.把“我不会”换成“我试试”。遇到不会的事情时,不要急着说我不会。当这句话说出口时,其实就已经在给自己设限,打击了积极性。把口头禅换一换,多说“我试试”,鼓励自己迈出一步,既能给自我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也能让与你共处的人知道你愿意努力。

    2.对为难的事礼貌拒绝。遇到别人的求助时,不要急着用“不会”来拒绝,这对对方的感受和彼此的信任是很大的打击。遇到令你为难的要求时,可以说明自己的难处,礼貌拒绝,不要用“我不会”来敷衍。

    3.面对他人的“不会”也要理解。没有人是无所不能的,有时候,经过多番努力依然做不好而开诚布公地说“不会”,也是在勇敢地正视自己的不足。所以当别人这么说时,不必立刻反感或失望。试试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处境或是善意询问原因,可以适当给予鼓励和帮助,一起进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