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
编号:87737
呼吸科疾病更需 “上医治未病”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22日 生命时报 2020.09.22
     呼吸科疾病更需

    “上医治未病”

    刘又宁

    我国传统医学提倡“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这句话极富哲理,单就医学来说,它强调了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但已进入现代医学的今天,我们的所作所为仍有许多是与此背道而驰的。

    比如,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治得了大病、能让人“起死回生”的医生,才是最值得尊敬的“大医生”,而那些默默无闻、终其一生为消灭诸如麻风病、血吸虫病等做出历史性贡献者,却不被重视,也很少被人们提起。其实,一个人生病与否,一方面当然取决于先天基因,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生活环境。许多疾病如能及时采取早期干预、早期预防的措施,是可防患于未然的。

    现代医学的发展,已使许多昔日“治未病”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如乙肝疫苗的普及,已大大降低了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女性从儿童时开始接种人类乳头瘤病毒疫苗,就基本能杜绝子宫颈癌的发生;积极开展危险人群的胸部CT筛查,能显著降低肺癌的病死率……在大医院工作的笔者,经常能看到许多尚还年轻的生命,其病程的最后一段都是在重症监护室度过的,高额医疗花销自不必言,身上还要插满管子,忍受着无尽的痛苦……这些病人中有许多,回头看其诊治过程,其实都可以通过早诊、早治而避免进入监护室。

    对于呼吸科疾病,强调“上医治未病”可能更重要、更无可替代。笔者在此特举出两种常见疾病,一种是慢阻肺,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10%;另一种是肺癌,是我国男性最高发的恶性肿瘤。慢阻肺如果发展到肺心病阶段,就可能需要用呼吸机,北方有的病人每年冬天都要在医院度过;肺癌如果到了晚期阶段,即使采用最“豪华”的化疗、靶向治疗方案,长期生存的可能性也很低。这两种病,均重在早期发现。

    肺癌的早期发现主要靠胸部CT检查。笔者建议40岁以上的人,常规体检都要包括胸部CT。如果发现可疑结节,更要定期随访,必要时手术切除。如果早期肺癌在孤立的单个结节时期就得到切除,其长期生存期望是相当乐观的。

    早期轻症慢阻肺病人,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只能靠肺功能测定来发现。与慢阻肺相关肺功能检查很简单,设备要求也不复杂,一般医院都可以开展。一旦诊断为慢阻肺,哪怕无任何症状表现的轻症患者,都可以采取长期吸入特定药物来治疗,以阻止病情的发展,而一旦病情发展到晚期,治疗手段就很有限了。(连载3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