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9.22
编号:87739
“降压药致癌”不可信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22日 生命时报 2020.09.22
     “降压药致癌”不可信

    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 郭艺芳

    自媒体时代,很多负面消息比正面消息传播得快、波及面广。在医疗健康领域尤其如此。

    由于目前对于一些自媒体发布的信息缺乏必要的监管,造成大量子虚乌有的网络信息泛滥,尤其一些不靠谱的医疗信息。它们或许纯粹是发布个人研究成果与学术观点,或许是为了商业竞争、挤压对手产品,或许是为了推销“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做铺垫,又或许只是为了抓眼球、赚点击量。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结果都给公众带来了很多困惑与不必要的恐慌,甚至让一些患者自行停药而导致严重后果。在这里,我要特别厘清一下近年来“降压药致癌”的话题。

    “降压药致癌”的谣言最早起源于两年前由个别药厂提供原料药所生产的缬沙坦等药物可能含有致癌物的消息,当时令很多患者担心不已,擅自停药、换药的不在少数。随后不久,2018年《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回顾性文章提出,普利类降压药物可能增加肺癌风险。紧接着,这类“负面”结论的文章以指数级速度传播开来,再次在高血压患者中造成恐慌。
, http://www.100md.com
    从专业角度看,这种回顾性研究受很多混杂因素的影响,其证据力度很弱,科学价值非常有限,专业人士很少把它当回事。有些人有意无意地散播这类负面消息,却不考虑这种传播会对高血压患者以及我国高血压的防控造成何种不利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普利类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是经过数十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反复论证过的,上市后的一系列研究也充分证明这是一类优秀的降压药物。仅仅一项回顾性研究说明不了太大问题,更不应因此而影响临床治疗方案。

    回顾历史,关于降压药物与癌症风险的报道时有发表,只是当年自媒体还不发达,很少出现大规模传播罢了。早在1996年,《柳叶刀》杂志曾发表一项前瞻性研究,声称“地平类降压药可以明显增加乳腺癌风险”;2010年该杂志又曾发表一篇荟萃分析,显示沙坦类药物可能增加癌症风险。诸如此类的研究结果,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大都云淡风轻地飘过了,因为事后多项设计更为严谨的临床试验均未能证实前述结论。对于类似研究,我们要抱着审慎态度去进一步研究论证,不能当成圣旨,更不应该因为这些不确定的消息而篡改降压治疗。
, http://www.100md.com
    当前,高血压是我国居民生命健康最大的危险因素之一,积极控制高血压,能大幅降低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及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提高高血压的诊断率、治疗率与达标率,是我们临床最为紧迫的任务。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应坚定信心,不受那些未经严谨论证的消息影响。即便某些药物存在一定瑕疵,应认真评估获益风险比,只要获益显著大于风险,就应该合理应用。例如,近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修改氢氯噻嗪说明书,指出该药可轻度增加皮肤癌风险;但同时强调,通过避免阳光照射可显著降低这一风险,氢氯噻嗪是最为重要的降压药物之一,其降压获益显著超过潜在不良反应风险,因此不应影响其临床合理应用。这才是对高血压患者最为负责的态度。

    最后,我还想强调一遍:对于涉及用药、治疗等医疗信息,一定要咨询专科医生,他们接受的医疗培训及时且权威,不会比你了解的少或慢;医生和你实际接触,只有他们才了解你的实际病情,才会给你最恰当的治疗意见。▲,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