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9.22
编号:87767
从小让孩子学会节俭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22日 生命时报 2020.09.22
     珍惜物,也就懂得知足,不会无限度地索取物

    从小让孩子学会节俭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李月华

    民以食为天,食以俭养德。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明末清初教育家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曾说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是一种美德,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一种值得称赞的精神品格。

    节俭首先意味对“物”的尊重,对天地的感恩和敬畏。半丝半缕、一粥一饭,我们都不应该把它们理解为摆在眼前可随意处置的“资源”,而应该把它们奉为大自然这位“衣食父母”给予我们的厚礼,用一颗感恩的心珍惜它们。我们有幸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国,不用挨饿;然而,“民吾同胞”,地球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据统计,2019年全球有近6.9亿人遭受饥饿。
, http://www.100md.com
    节俭也是对人们付出艰辛劳动的尊重。《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桑麻、六畜,给我们提供了不竭的财富;但另一方面,桑麻要去“养”,六畜要去“育”,财富的取得离不开艰辛的劳作。唐代诗人李绅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分工发达的现代社会,也许大多数人并不需要亲身参加农业劳动就可以吃上饭,因此不必切身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但我们不应忘记,能吃上饭离不开其他人为我们付出的辛苦劳动。袁隆平院士和其团队历时数十年,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2017年“湘两优900(超优千号)”达到亩产1149.02公斤;2020年6月,他们又创造奇迹,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试种高寒耐盐碱水稻成功,让植物难以生长的盐碱地长出了水稻,这些成就造福了全中国,也让全世界受益。

    节俭不等于小气。有时候,人们会把节俭跟小气等同起来,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有两斤米,朋友没有米,找我借一斤米,我舍不得给,那是小气。我有两斤米,我的饭量是一天半斤,于是把两斤分成四天吃——这是节俭。可见,小气涉及到我是否愿意和他人分享属于我的东西,节俭关系到我是否能让属于我的东西充分发挥它的使用价值,物尽其用。小气的人吝惜物,节俭的人是珍惜物。珍惜物,也就懂得知足,不会无限度索取物,懂得节制。先秦时期的孟子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gǔ)不入\u6d3f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对于自然界取而有节,社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倡导绿色出行,也体现了节俭的理念,强调了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 百拇医药
    因此,在家庭教育层面,家长要倡导节俭。教导孩子不要轻易浪费粮食,让孩子学会过一种健康、有节制的生活。

    首先,家长可以和孩子分享节俭的故事,拉近孩子和节俭的距离。鼓励家长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找到节俭教育的材料和启蒙读物,让孩子在和家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过节俭生活的价值所在。

    其次,父母以身作则。古人讲:“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强调自身行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想让孩子节俭,家长要将节俭的生活纳入生活实践中,而不是流于言语。

    最后,学会坚持。节俭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为提高孩子积极性,可在家中展开“光盘行动”,让孩子参与其中。例如,让孩子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减少浪费不攀比。也可以带着孩子朗诵一些关于节俭的诗歌、唱一些相关歌曲。▲

    (本文指导老师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梁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