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10.30
编号:86338
老人身体年轻多了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30日 生命时报 2020.10.30
     受访专家: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 高芳\u5803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主任 付 萍

    70多岁的老人是什么样?步履蹒跚?体态羸弱?出门坐轮椅?卧病在床?如果是这样,那你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30年前。日前,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和老年医学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如今老年人的身体要比30年前同年龄的老人“年轻”很多。

    身体和大脑都年轻了

    上述研究收集了1989~1990年间500多名75~80岁老人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数据,以及 2017~2018年间同龄老人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当代老人与30年前同龄人相比,步速平均快0.2~0.4米/秒,握力强5%~25%,膝关节伸展强度高20%~47%,1秒内的强迫肺活量指标高14%~21%,语言流畅性、推理能力、记忆力等也表现更佳。研究主要作者泰纳·朗塔宁教授说:“人们对老年的固有认识已经过时了,如今老年人的寿命在延长,身体各项机能水平在提高,失能年龄也在后移。”
, http://www.100md.com
    近年来,反映老年人变“年轻”现象的相关研究并不少。今年9月,英国《老年医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对比两组相距28年的同龄老人的认知表现后发现,最近一组老人的认知能力比28年前的同龄人更好,智商值年平均增长0.3。《人口与发展杂志》刊登的《中国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其变化情况分析》一文也指出,2002年高龄老人总体失能比例为41.1%,2011年同年龄的高龄老人总体失能比例则下降为36.3%。

    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u5803解释说,衡量衰老情况的指标大体上包括身体功能和大脑认知功能两类,肌肉力量、行走速度等反映出老人的身体情况、体能、骨骼强弱等,记忆力、推理能力等则显示大脑皮层的衰老程度。这两类指标决定着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老人的自理能力和长寿条件。“这一代老人的整体身体情况确实比30年前好了很多。”

    多种有利变化让老人更健康

    上述研究认为,老年人变“年轻”的主要影响因素与生存环境改变有很大关系,包括更好的营养和卫生条件、医疗保健环境、受教育机会和更好的工作生活等。专家们也表示,这种变化在我们国家可能更为明显。
, 百拇医药
    经济发展改善老年人生活。高芳\u5803说,经济发展是带来这一切变化的根本原因。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经济发展在近30年来所取得的进步更加明显,人民生活水平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年人无论在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方面都有很大改善。“以前的老年人无论衣食住行,都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很少能考虑到健康层面,现在的老年人可以自主选择更健康、优质的生活方式。”

    受教育程度提升让老人更健康。上述芬兰的研究称,两组老人出现认知差异的最重要潜在因素是受教育时间长短。高芳\u5803解释说,受教育程度高的老人即便在年老后也常保持阅读、思考习惯,愿意学习新技能,接触新事物,这都会延缓大脑认知功能衰退。此外,教育还影响健康素养,受教育程度高的老人更重视和了解健康知识。

    物质丰富,营养更充沛。营养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健康,保证各项身体机能、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必需品。一旦缺乏营养,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和大脑认知功能都会受影响。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主任付萍表示,与30年前相比,如今食物供给,及人们对食物的购买能力都有很大改变,食物结构更丰富了,日常饮食中的肉、菜、水果等多种营养搭配条件也随之改善。
, 百拇医药
    技术提升,医疗保障更全面。医疗技术提升助益健康最直观的体现是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7.3岁,而在199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仅为68.55岁,30年间增加近10岁。付萍表示,医疗技术进步让很多以前不可治的疾病变得可防可治,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都在延长,再加上医保覆盖范围扩大,受益最大的便是老年人。

    健康战略促进老年人健康。高芳\u5803说,国家重视也给百姓健康带来诸多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更受关注。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将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来实施,要求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新生活也带来新问题

    付萍表示,每个时代的老人都有其特点。当代老人除了享受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外,也面临着此前不曾存在的新健康问题,需要我们格外关注。
, 百拇医药
    生活便利了,运动反而少了。现代生活越来越智能化、便捷化,做家务有洗碗机、扫地机器人,出行有地铁、公交、网约车,给老年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老年人运动量大大减少。高芳\u5803说,运动可以延缓衰老,保持身体各项机能的发挥,对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尤为重要。老年人应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运动,尽可能每日身体活动时长达到半个小时,多散散步、打打太极拳等。

    治病水平提高,防病意识却没跟上。随着医疗水平提升,各种疑难杂症有了缓解和解决之策,但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及各类慢性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这主要与人们预防不足有关。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作息不规律、饮食热量过高、久坐运动少、精神压力大等都成为当代老年人健康的新威胁。

    寿命变长,高龄老人照护需求难满足。泰纳·朗塔宁教授在研究中指出,在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人口增多的同时,高龄老人的护理需求更多了。高芳\u5803说,这是客观存在的需求,面对这一问题,国家需要做好布局,除了让失能的老人得到良好照护,还要让健康老人的自理能力提升,延长高龄老人的自理期。

    医疗水平发展不均,城乡老人健康差异大。虽然现在的农村老人也有了医保,但当地医疗水平却比不上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有些大病只能去外地医院治疗。高芳\u5803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医疗资源配置还需向基层下沉,一方面缓解大医院的压力,另一方面方便地方百姓,让老人出门就能看病。▲, http://www.100md.com(张筱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