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12.08
编号:87031
说话直率,还要不伤人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8日 生命时报 2020.12.08
     说话直率,还要不伤人

    不带敌对情绪,多说“我的”感受,问问对方想法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丁思远

    近日,小米集团清河大学副校长王嵋在公开演讲中,以“得\u5c4c丝者得天下”来形容小米的品牌发展路径。王嵋可能只是直率地把心中所想毫无修饰地表达出来,可听到这样言论的网友却感受到了强烈的不被尊重,并产生了负面情绪,王嵋本人也不得不以离职来平息事态。

    生活中,我们也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感觉自己只是毫无恶意地直率表达想法,对方却觉得听起来非常不舒服甚至因此受伤。所以直率、坦诚又不伤害别人的表达是需要技巧的。

    首先,确定自己的情绪。有时,我们自以为在坦诚表达,实际上内心深处是想披着“坦诚”的外衣暗中向对方发泄不满,让对方吃个哑巴亏,这是一种典型的隐形攻击。还有的人,本身就有攻击的心态,却用“自己只是想坦诚表达”来掩饰,站在一个“清白”“无辜”的立场,在道德上指责或胜过他人。例如我们常听到的“我为你好才这么说,别人我还不说呢”,这种话会让人感到明显的不悦。

    坦诚表达时,想想自己说的这些话是出于真心、平等的沟通,还是想“战胜”对方。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用意和情绪时,说出来的话便会不一样。

    其次,学些说话技巧。沟通中,当我们和对方想法不一致或感受不一样时,多用“我信息”,少用“你信息”,即多表达自己的感受,尽可能降低对方感受到的攻击性,少给对方贴标签。比如“我感觉有点失望”“我有其他的想法”“我个人接受不了,因为……”,如果用“你信息”,或者给对方贴标签,则给人的感受很不一样,比如“你太让人失望了”“你这么想很有问题”“你这个人好自私啊”……

    最后,询问对方想法。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后,可以和对方讨论,询问他的反馈。人际互动最忌讳的就是想当然:我是这样想的,所以别人也是这样想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心理雷区也非常不一样。对于什么样的言语是口无遮拦、没轻没重,什么样的言语是坦诚相待、发人深省,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如果不能确定自己的坦诚表达给人带来什么感受,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问对方,再基于此做出调整。▲,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