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12.11
编号:87150
医生开诊所没那么容易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11日 生命时报 2020.12.11
     自2019年4月全国十个城市开展促诊所发展试点以来,已有一年有余。记者了解到,医生对于这项政策,有的热情很高,有的心存顾虑,开诊所的医生也遇到一些困难,可谓方兴未艾,喜忧参半。

    鼓励政策接连出台

    自2013年开始,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发文,提出支持和鼓励非公立医疗发展,允许在职医生多点行医的政策;2015年,国务院提出医保、土地和税收等政策要向非公立医疗机构倾斜;2017年,国务院又发布了确保社会办医、非公立医疗机构稳定发展的政策;2019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10个城市开展诊所备案管理试点,鼓励在医疗机构执业满5年、取得中级或以上职称的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专科或全科诊所,同时也鼓励不同专科医师组成合伙制医生集团,开办联合诊所。

    2020年9月初,非国家诊所试点城市太原市也出台《太原市促进诊所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山西一家三甲医院口腔科的副主任医师王医生,因为感到晋升空间小,想开一家私人诊所。恰巧赶上新政策出台,申请条件放宽,他果断辞职,跟几个朋友投资开了一家口腔诊所。因为周围居民知道王医生是从大医院出来的,技术好、经验丰富,再加上去医院流程繁琐、效率低,纷纷慕名而来,王医生的诊所开得很红火,收入也很可观。
, http://www.100md.com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夏术阶表示,鼓励公立医院医生开诊所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调动医生利用更多时间为大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从许多国家的经验来看,医生诊所是基层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诊所打的都是医生个人品牌,接待的多数是周围居民,这会激励医生提高服务质量,进而赢得更多病人和好口碑,这也是提高收入的保障。

    现实困难束缚手脚

    “医生执业灵活度越来越高,但真正的‘自由’没那么容易!”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一位张医生告诉记者,他爱人是皮肤科医生,早有开诊所的想法,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很难平衡医院和诊所的工作,辞职风险又太大。张医生表示,他身边的同事对这个政策感兴趣的不多,日常医疗工作加科研任务已满负荷,根本没精力开诊所,也没有资金支持。

    夏术阶说:“公立医院坐诊的医生说白了是‘上班族’,而开办诊所后,无疑是一种创业行为,即使政策放松,创业本身也绝非易事,融资规则、风险评估、租房装修、组建团队、制定考核激励机制等,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前期的投入动辄就要上百万,必须精打细算。” 目前,医生诊所主要集中在对大型检查设备依赖度小、更能发挥医生专业优势的科室,如口腔科、儿科、妇科、中医科、内科等。
, http://www.100md.com
    于莺医生在2013年从北京协和医院辞职,决心开办全科诊所,但因申办手续受阻而一度搁置。她说,尽管开诊所的政策放宽了,但实际过程并没那么顺利,可查到的具体规定有限,更多细致要求只有办的时候才知道,比如不能在饭店、幼儿园旁开,且不同部门规定会随时调整。张强医生集团是国内备受瞩目的由医生创办的医疗连锁服务机构。对于去年的新政策,张强表示,进门容易,进门后难。以上海为例,诊所建设期间政府不干预,但如果没按行业标准建设,完工后可能要返工。

    此外,山西的王医生表示,病人从哪来,为什么来,是诊所能否运转下去的关键,“因为前几年莆田系医疗机构的恶劣影响,大众对私人医疗机构的印象普遍是乱收费、诱导消费等,患者只认大医院,培养患者的信任需要时间。”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严重依赖大型医院,《2018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国内医院数量总计3.3万家,其中非公立医疗机构约2.1万家,但非公立医疗机构服务的患者只占患者总数的1/5,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增多并未充分发挥分诊作用,“看病难”仍未缓解。夏术阶表示,公立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和私人诊所本应是互补合作关系,但现在是抢病人的竞争关系,这与分级诊疗机制不完善有关。
, http://www.100md.com
    医疗系统应各司其职

    鼓励医生办诊所还在探索阶段,夏术阶说,目前,医生开办的诊所规模多数都比较小,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如何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医生更愿意开诊所,让公立医院更放心让医生开诊所,还需不断改进。

    简化医生开办诊所的程序。进一步完善政策信息公开化制度,使医生在申办之前就能对各项政策细则有全面的了解,不同部门的规定需要建立衔接统筹机制,尽量简化办理流程。

    加快配套政策和规定的完善。比如对大家普遍关心的医生与原所在公立医院的关系问题,不论是兼职还是辞职,怎么打消医生和医院双方的顾虑,能够理顺机制和利益关系,需要地方政府、医院管理者和医生共同商榷。

    建立三甲医院、社区医院与诊所的对接机制。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同医疗机构解决患者不同的问题。患者先到社区医疗机构看家庭医生,解决大部分慢病、多发病问题,不能诊治的,由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转诊到专科医生诊所,遇到疑难重症或诊所没有的复杂检查,再转诊到大医院诊治,大家各司其职。只有各医疗机构发挥各自优势,才能让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地服务患者,这需要国家下更大力气统筹。▲, 百拇医药(李珍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