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1.19
编号:90588
生活健康了,心态不会差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月19日 生命时报 2021.01.19
     增加果蔬睡好觉 每天运动多交友

    生活健康了,心态不会差

    受访专家:中国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理事 郝 滨\ 本报记者 张 健

    现在的年轻人压力越来越大了,尽管生活水平比老一辈好很多,但他们当中患抑郁症、焦虑症的比例比以往都高。中国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理事郝滨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正处于走向社会,承担个人、家庭、社会等责任的过渡阶段,生活条件、社会身份和思想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这个过程中,有日益加重的压力,对成就与名利过度渴望,对物质有盲目追求,或有紧张的人际关系等,很容易在学业、工作、生活和情感等方面出现问题,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因此,年轻人要重视心理健康,注意预防和自我保护。

    前不久,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发表在《心理学前沿》杂志上一项对1100多名18~25岁年轻人的研究发现,良好的睡眠、坚持锻炼、多吃水果和蔬菜,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另一项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年轻人有个好心态非常关键:那些在19岁左右感受到较高水平社会支持的人,即有家人、朋友的关心和帮助,1年后较少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社会支持程度高的人,整体上抑郁程度降低47%,焦虑程度低22%;觉得自己社会支持系统较丰富的人,出现自杀意念的几率降低40%。
, 百拇医药
    郝滨说,人们常常以为保持心理健康需要做很特别的事,这两项研究表明,其实只要做到健康生活、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心态就能基本保持良好。对于年轻来说,平日里再忙,也要打牢睡眠、运动、饮食和社会支持四个维持心理健康的支柱:

    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长更重要。上述研究发现,预测年轻人心理健康和幸福的最强指标是睡眠质量,每晚睡眠时间在8~12小时内,且睡眠质量较好的人抑郁较少、幸福感较高。郝滨表示,以往认为只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就行,但研究提醒,睡得好更重要,表现为能够快速入睡、不容易被吵醒、很少起夜、很少赖床、白天不感到困倦等。现在年轻人经常熬夜,白天和周末补觉,都使得睡眠质量变低。建议重视睡眠,保持规律作息。

    多动动。郝滨说,运动会促进内啡肽释放,这是我们感到愉悦、平静的物质基础,释放水平高了,有助调节情绪,增进幸福感。多项研究表明,定期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甚至有治病作用,能缓解抑郁、焦虑等。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就是通勤路上能活动一下,其余时间不是久坐在工位上就是到家了躺在床上,非常不利健康,心情也难以振奋。建议把“每天运动”纳入“必做的事”,让活动的身体带来积极心态。
, 百拇医药
    多吃蔬果。研究发现,那些每天吃4.8份(1份约150克)水果和蔬菜的人,幸福感最高;每天吃不到2份或超过8份的人,幸福感较低。郝滨表示,吃得好是良好心态的基础之一。饮食会影响肠道菌群,而后者已被多次证明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调节精神、情绪。多吃蔬果、饮食多样化、三餐规律等良好饮食模式,可降低抑郁风险和改善情绪。建议年轻人把蔬果加入餐中,有条件的,自己在家做饭,少点外卖,少吃高油、高糖食品。

    有可依赖的人。社会支持是指社会各方面,包括家人、朋友、师长等给予的精神或物质上的支持。郝滨说,在需要帮助时感觉有人可以依靠,能大大防范心理问题。再强大的人,都不可能只靠自己活着,需要与周围的人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尤其是精神上的依赖。年轻人的主要精力放在为事业拼搏、奋斗上无可厚非,但也要注意建立和维护必要的人际。这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主要做到几点:1.真正去关心自己在乎的人,多些倾听和理解,少些控制;2.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减少冲动和矛盾;3.在沟通中学一些人际技巧,懂得在合适的时机说适当的话,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