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5.21
编号:92299
以双重身份送别父亲
http://www.100md.com 2021年5月21日 生命时报 2021.05.21
     以双重身份送别父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老年医学科安宁疗护病房副主任护师 高 丽

    我曾经认为,对于逝者,前一秒任何痛苦、不甘抑或满足,下一秒便归于静止;对于生者,所有悲伤、绝望、不舍,却刚刚开始。当我真正经历了父亲离开的那一刻,心中涌现的却是另一番感受……

    10年前,我拿到父亲“低分化印戒细胞胃癌”的病理结果时,陷入了极度悲伤。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深知这个病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我心有不甘,瞒着父亲四处求医,很快便以“严重胃溃疡”为由,为他进行了“全胃切除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预期寿命只有1年。那时,每到夜深人静,我内心的煎熬与无助就无法压制,只能捂着被子小声哭泣。

    经过一个月的术后康复,父亲开始化疗。副作用让他非常痛苦,那个曾经每天跑步10公里的男人一下被击垮了。他直白地问我:“我得的是不是癌?”我迟疑了一下:“是……但是最轻的那种……”他听后竟出奇的淡定:“那我不想化疗了,太难受了。”
, http://www.100md.com
    父亲的反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曾想过,他迟早会知道自己患的是什么病,但却没想到他可以如此平静,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崩溃”“恐惧”和“绝望”。是我低估了父亲面对疾病的勇气和能力。

    最终,我们尊重了父亲的选择,放弃化疗,开始进行中医、营养、心理等综合治疗。术后3个月,他的食欲和体力大大恢复,还开心地加入了社区的棋牌活动……3年后,复查时医生说父亲“已经治愈”,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也为能尊重父亲的决定而欣慰。

    在之后长达十年的美好时光里,我和家人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份幸运,但该来的终归还是来了。2020年春天,父亲突然出现双下肢水肿,虽然立即住院全面检查,也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他的状况还是越来越差,慢慢的,胸水、腹水相继出现……此时的我刚刚从新冠一线病房撤出,转入到了安宁疗护病房担任护士长,这一全新的理念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冲击。

, 百拇医药     作为医务人员及病重父亲的女儿,这一次,我比10年前多了一份从容。我选择直面病魔,先和母亲、姐姐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告诉她们父亲的真实病情,并强调:我们需要的是更大的勇气、更多的陪伴,每个人都要好好地和父亲完成道歉、道谢、道爱、道别。同时,我也一点点向父亲渗透他疾病的进展,并告诉了他当年隐瞒的病情……父亲没有丝毫惊讶,也没有埋怨、恐惧,而是有条理地把家中事务逐一交代给家人。正赶上他的74岁生日,全家一起庆祝后,父亲主动要求住进安宁疗护病房。

    我以为父亲知道当年的实情后会埋怨我,以为他会无法接受肿瘤晚期的事实,但他没有。我曾因不知如何开口让他安排后事而焦虑担忧,可他的做法却一下子打消了我的顾虑,也解开了我的心结。

    姐姐为了不留遗憾,每周五天陪伴父亲。我直接住在医院,白天上班晚上陪床。周末,我们经常一起陪父亲聊天,回忆儿时的美好时光。

    父亲最后的愿望就是回家。临终前两周,我和姐姐就带着他回到了最熟悉的地方,见了最想见的人,细看了家里的每个角落,我看到父亲眼中含着热泪。

    今年1月11日早上,那个家人心照不宣的时刻到了。我和姐姐一边为他刷牙洗脸,一边说:“爸,这辈子我们给您当闺女没当够,下辈子还当您闺女,我和姐姐会照顾好我妈,您放心吧,我们都好好的……”父亲紧皱眉头舒展开了,紧接着,他的呼吸、心跳停止了,嘴角却挂着平静的微笑。看着父亲如此平静与安详,我由衷的欣慰,没有眼泪。

    送走父亲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在直面病魔时,父亲是如此的淡定与坦然,让全家有机会给他最美好的陪伴,愿望也都实现了,他就是我的生命导师。我们所追求的,不就是这种留给自己、也留给周围人的这份平静与安宁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