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2843
让尊法守法深入人心
http://www.100md.com 2021年6月22日 生命时报 2021.06.22
     让尊法守法深入人心

    本报特约评论员 许朝军

    我国拟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这是从近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草案”获悉的。草案明确,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完善激励制约机制,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正向效应,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让尊法守法成为全社会的生活方式。

    毫无疑问,“全民终身法治教育体系”对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构建法治社会而言意义深远,同时对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也极具积极效应。不过,要想早日实现,需要的不仅是法治教育范围的延伸,更值得关注的还有法治教育的质量问题。

    我们依然能看到,一些偏远地区尤其是文化落后地区,违法行为屡屡发生。有些青少年群体因不懂法、不知法、不畏法,出现校园欺凌等极端案例;各类针对特殊群体的欺诈犯罪、经济犯罪等不断出现……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不同群体普法活动参与度的不足,以及普法效果的不理想。

    “全民”群体庞大,“终身”过程深远,“全民终身法治教育”注定不可一蹴而就,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需要选择科学、有针对性、有渗透力、易被接受的途径,还需要注重普法举措的分类、分层和人性化。

    从群体区分,今后的普法教育必须基于全民来考量,分类制定不同群体的普法重点。比如婴幼儿对象侧重家庭依法监护权益和成长权益的普法;青少年时期,侧重成长权益保护、行为选择和规范认知,以及结合校园场景下的特殊普法;成年人侧重规范行为、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等;老年人侧重权益保护等重点。

    从接受对象的特殊性而言,婴幼儿时期的普法需要与家长同步进行,适合亲子共读的普法绘本读物是不错的载体;对青少年而言,身边案例、故事性情节感强烈的法治读本、趣味性强的法治剧等,是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成年人需要的是和从业领域、生活需求等相伴而生的法律知识;老年人不适合再逐字逐句学习法条,而是要引导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关注法治,维护自身权益。

    另外,除了常态的社区普法、学校普法、机关普法、社会普法外,还需要分类普法。比如构建公益性的普法网络和专业咨询平台;分类别、分时期、结合季节和违法案件易发期特点等开展针对性巡回宣传。

    总之,“全民终身法治教育体系”不单是框架构设,更是一个包含机制制度、方法措施、施行落实的综合性工程。如果我们做到了分类到位,分层而为,讲究针对性,突出具体性,并能高度满足不同公众的普法需求,美好愿景一定会如期呈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