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4968
医学可以标准化吗
http://www.100md.com 2021年8月24日 生命时报 2021.08.24
     医学可以标准化吗

    田伟

    如今,医者走下神坛,变得不再神圣,这个过程其实是医患双方共同促使的。它是科技进步导致人类空前自信的结果。人们不再崇拜大自然的力量,不再重视精神层面的意义,把自然治愈和心理治疗的重要性抛在脑后,只看重具体的诊断治疗方法。人们相信只要通过科学研究,弄清疾病的机理,就能找到相应治疗的药物或者手术等治疗方法,接下来自然是“药到病除”。

    在我国古代,医生有“阴阳五行”的观念,在西方古代,医生有“四体液学说”,都是把人体内部的各种差异与外部疾病入侵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认为自然的力量不可忽视。现代医学则完全不在乎这些古人的智慧,认为病就是病,只要有治疗方法,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现代医学的这种特征比比皆是,例如药片都是同样的成分和规格,顶多考虑大人和儿童的区别;临床中有各种标准化的术式和诊断标准;评价疗效也是把所有人放到一起统一评价;甚至如今时髦的“大数据”研究,也都是这样的思路。既然能千篇一律标准化,就具有了商品的属性,可以制定统一的价格和判断质量的标准,那“神坛”还有什么用?现代人甚至把“神圣”“神坛”之类的词汇看成嗤之以鼻的封建迷信,即使这些概念的形成比封建社会要久远很多。

    确实,人类治疗疾病的效果已进步很多,人类寿命大幅提高,但是过度的自信和期许,并不等于可以得到理想化的结果。现实中,医患双方都发现,治疗结果并没有期望的那样理所应当,很多时候都是难遂人愿。

    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按照标准化的思路,如果事先就假设诊断和治疗疾病必须百分之百准确(很奇怪的是这显然不是事实,但医患双方却常下意识地这样去思考),一旦治病结果不满意,自然而然就会转化成医疗质量问题。虽然实际上大多数医疗纠纷都不是医疗质量问题,而是医学仍存在的很多局限。

    如果以结果作为唯一判断标准,误诊和治疗错误有可能是很大比例自然存在的。医生即使再努力把控质量,也无法得到百分之百的最佳结果,这是因为很多情况下,我们还没有认知到疾病的本质,也没有能力掌控患者体质和疾病的特异性。如果用从结果倒推这种“马后炮”式的分析方法,让一群鉴定专家和法官来审视医生治病的过程,那么基本上或多或少都会发现医疗活动中的瑕疵。这种判断方式,对于一般商品或许合理,但却不符合医疗现实,结果只能是患者告一个、医院(医生)赔一个。医方为减少这样的“失误”,就不断建立管理监督机制,进行大量教育培训和督查。可几十年下来,所谓“医疗质量提高”毫无踪影,医患关系却越来越紧张。除了继续徒劳地花费人力物力搞医疗质量,医方为了现实止损,有时还要去买医疗保险,结果使得医疗成本更加高昂。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副产品,是很遗憾地促使了医患关系逐渐从古代的单纯、和谐,变成现代的复杂、敌视。(连载⑦)▲,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