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9.03
编号:94547
男多女少困扰数十国
http://www.100md.com 2021年9月3日 生命时报 2021.09.03
     性别歧视是主要诱因,单身太多不利社会稳定

    男多女少困扰数十国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任 远

    本报记者 张 健

    在我国,“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现象。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等机构联合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全球健康》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占世界人口1/3以上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几乎同时上升,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一现象将导致超过1/3国家的年轻男性过剩。保守估计,到2030年,女婴在现有的全球女性人口赤字基础上,将比男婴再少470万。

    全球面临“男婴过剩”

    上述研究的预测是基于一个综合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204个国家和地区1970年至2020年的32.6亿份出生记录。研究人员特别关注了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失衡的12个国家和地区,以及17个因偏好男婴、生育率下降而面临“男婴过剩”风险的国家和地区。
, 百拇医药
    若仅依据上述1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预测,从2021年至2030年,全球女婴的“缺口”将在原本基础上再增加470万。如果将上述17个国家和地区(如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都包括在内,到2100年“缺口”数字将上升至2210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将占很大比例(近38%)。

    2020年,在上述12个国家和地区,有些情况已经好转,如韩国和格鲁吉亚,中国和印度到2030年将会转变至正常范围。但仍有一些国家情况不乐观,如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这样人口稠密的国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情况会更严重。研究人员认为,全球人口性别比更主要受到大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因此,即便是性别比例已经在持续变好的国家,也需要充分重视,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加速恢复,减轻男性日益过剩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性别失衡的背后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的男婴总数和女婴总数的比值,通常用每100名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02~107之间属于正常范围,高或低都是失衡。
, http://www.100md.com
    “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原因是性别不平等。”任远表示,受文化观念和有关制度的影响,土地分配、就业、教育等方面仍存在性别不平等现象,父母对于生育子女的性别存在偏好。再加上生育数量的约束、非医学用途的性别选择和人工流产,就会带来出生性别比失衡。其中,性别偏好是根本因素。此外,性别偏好还会影响生育水平。例如,对于部分人群,如果生育男孩的期望在一胎时已经得到满足,可能就不会想要二胎;如果生育期望没有满足,可能就会想生二胎甚至三胎。

    “现阶段,我国一些地区面临的性别失衡问题,很大一部分是人口流动带来的。”任远认为,性别失衡是社会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人口迁移是更主要的原因。有的地方出现“光棍村”,就是因为贫困地区的女性外出后很少返回。这种迁移导致的性别失衡,是部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结果。

    引发一系列问题

    “性别失衡确实会关联产生很多社会问题。”任远表示,性别失衡会加剧婚姻挤压现象。尤其是在“光棍村”等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人口迁移带来性别结构失衡,表现在婚姻市场上就是男性适婚人口数量高于女性,从而造成结婚困难。此外,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结婚率下降更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婚姻挤压。中国婚姻模式的特点是男性往往与比自己年轻或教育程度比自己低的女性结婚,从而构成“婚姻梯度挤压”。随着生育率下降、更低年龄组女性数量减少、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婚姻市场的挤压会加剧。实际上,由于婚姻模式和社会经济水平带来的婚姻挤压问题,比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带来的婚姻挤压更明显。
, http://www.100md.com
    除了婚姻挤压,人口性别结构失衡,还可能给人口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若某个地区单身者比例较高,其生理和心理问题的风险都会增加。不少研究发现,单身的人面临的孤独、抑郁、焦虑等身心健康风险更高。

    性别失衡还可能带来社会治安问题。实际上,单身或未婚的青年,如果再遭遇失业,会增加这些人口的犯罪率。另外,性别失衡还会增加养老的风险。例如,由于性别失衡,一些没结过婚、没有子女的老人,特别是男性老人,无法通过家庭养老来解决老年生活保障问题。

    加强人口性别结构治理

    “在人口发展中需要重视人口性别结构的治理。”任远表示,经济社会发展会带来性别平等化及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会随之好转。2005年左右,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121,之后基本上持续下降。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与2010年(105.2)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逐渐趋向正常水平。然而,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比正常状态偏高,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第一孩的出生性别比还在提高。也就是说,人口生育率在下降,家庭普遍只生育一个子女,但是对于这一个子女存在性别偏好,进而利用性别选择手段,导致一孩性别比偏高。
, 百拇医药
    “性别失衡的核心问题在于性别不平等。”任远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在推进男女平等建设,通过关爱女童项目和各项人口结构调整政策,在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政府采取了有效干预措施,制定了相关法律和法规,禁止非医学用途的性别鉴定和人工流产,这些都促进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下降。同时,通过普及义务教育,在教育领域的性别平等有较大进步,让女性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受教育和就业机会,社会地位大大提高,“重男轻女”的偏好在逐渐减少,有些地区甚至出现“重女轻男”的现象。

    任远提醒,目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还存在不同省份之间的不平衡。虽然随着男女平等的推进,不同地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在逐步缓解,地区差异减小,但还需要继续重视相关治理工作,严格控制非医学用途的胎儿性别鉴定和人工流产。任远提出:“对我国的人口性别结构治理,不仅要实施出生性别比治理,还要重视人口流动、人口老龄化导致的人口性别结构失衡问题,重视推动男女平等的发展。”▲,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