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9.14
编号:94348
吃土治病曾经很流行
http://www.100md.com 2021年9月14日 生命时报 2021.09.14
     吃土治病曾经很流行

    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学院 石宜安

    现代年轻人说的“吃土”是极其穷困的意思。很多人看过关于非洲地区“吃土”的报道,但他们可能并不是真的“穷到吃土”,而是一种习俗。在非洲撒哈拉以南,西起几内亚湾,东到印度洋的范围内,不少非洲人还保留着吃土的习俗。他们不是随便抓一把土就吃,而是很有讲究,一般会选择蚁穴附近疏松的红土。曾有科学家研究了非洲人吃的这种土,结果发现其中含有60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非洲人一直认为,人离不开土地,需要从泥土中获取营养。因此,他们挖开土层,取数米以下的土壤,将里面的小石子和杂物挑出来,再加水和成泥团,然后用火烤干以杀死病菌,经过多道工序后就做成了泥饼,成为大人和孩子最喜欢吃的零食,有些地区则会加入一些玉米面或土豆粉,这样做出来的泥饼在口感和营养方面更好。在非洲,妇女怀孕则需要吃一种泥饼,据说可以将肾脏和肠道中的毒素排出体外,甚至还有人用泥饼治疗痢疾、霍乱等疾病,而有些孕妇则特意吃泥饼补钙。
, 百拇医药
    自古以来,世界各地都有“食土”现象,甚至最早可追溯至 250 万年前的能人(一种已灭绝的古人类)。中国也有非常悠久的“食土”历史,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到唐代的《本草拾遗》,以及明代的《本草纲目》,历代药典中皆有土壤入药的记载。我国山西省垣曲县至今仍流行着一种传统美食“炒祺”,即用当地特有的细白土炒制面食。炒祺已有五千年的历史,除了好吃外,当地人还用它来治疗水土不服,因为中医认为“脾虚伤食,补以脾土”。在欧洲古希腊和罗马时代,颗粒微细的土壤(即黏土)被认为可以防治霍乱和细菌感染,而孕期食土则最早出现在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年)的描述中。波斯妇女无论怀孕与否,普遍有吃土的习惯,这种做法可能与宗教、祝福、性能力、美容、排毒、预防胎记、放松和产程顺利有关。直到现代,黏土依然被用作入药材料,比如用高岭土(一种黏土矿物)止泻,而且可以在传统作法基础上,利用高温灭菌等技术消毒并检测土壤毒性,选择更安全的土壤材料。

    尽管全球的食土率正在下降,但在许多文化中仍存在。当然,在食土文化区域内,并不是每个人都对土壤有特殊偏好,食土者也不会三餐服用,其中食土比例最高的是怀孕前期的妇女。曾有研究报道,65.3%的赞比亚女性在怀孕前仍在食土,妊娠中期食土的占46.7%;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地区,孕妇每天的食土量为41.5~ 54.2克;肯尼亚孕妇的孕期食土率为14.5%~84%;而在非洲的某些部落里,食土行为被视为妇女怀孕的征兆,比如在马拉维部落,怀孕的妇女如果不想吃土会让人非常惊讶。除了根深蒂固的孕期食土习俗外,还有一些地区将食土作为一种情怀,如瑞典、芬兰及俄罗斯等地区,人们以食用家乡土来抒解思乡情怀;也有些人食土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鲜艳、味道好、气味好。另一方面,食土者并不是什么土都吃,他们通常会挑选特定地点的某种土壤,而且常常保有历代使用的土源,他们很在意土壤环境,为了能够持续利用,不会随意污染。
, 百拇医药
    此外,还有其他原因导致的食土,如严重饥荒时期的土壤消耗和饥荒后保留土壤作为饮食的一部分;因肠道寄生虫(如钩虫)引起的胃痛而食土(临床发现食土可能是钩虫感染的症状);也可能是强迫性神经症或口腔发育阶段防御性退化的结果等。

    上述列举了众多孕期女性“吃土”的习俗,那么是否有科学依据呢?有研究表明,食土可以提高免疫力。女性的免疫系统在怀孕期间受到抑制,但由于需要保护脆弱的胎儿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会本能地在孕期食土。当母体和胎儿产生免疫球蛋白 A 抗体时,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与其结合,释放免疫球蛋白 A,从而防止细菌和某些病毒附着在黏膜上,直接保护婴儿免受感染。此外,大多数可食用黏土具有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能够吸附植物毒素如单宁、糖、生物碱等,对它们进行解毒并降低它们的危害。其他如富勒土、硅藻土、高岭土和白蚁土可以结合微生物,为人体提供保护;蒙脱石黏土与肠黏膜中的黏液结合,使肠内壁不易渗透毒素和病原体,从而保护身体器官,尤其在细胞快速分裂的怀孕和儿童时期。研究还表明,食土还可以治疗肠胃不适,82.8%的女性认为孕期吃土可以治疗恶心呕吐,这是因为一些土壤中含有高岭土或蒙脱石,这两种物质在现代药物中都被用于减少恶心和肠胃不适。有些女性觉得孕期食土可以减轻胃灼热,是因为碱性黏土可以中和胃酸的酸性,从而减少灼热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