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冠心病
编号:96483
制定冠心病中医标准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2月17日 生命时报 2021.12.17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

    制定冠心病中医标准

    受访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 徐 浩

    本报记者 牛雨蕾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1960年成立心血管科,是最早成立的中医心血管专科。1970年,周恩来总理提出研究“两个病——气管炎和冠心病”的要求。次年,北京地区成立冠心病中西医协作小组,由阜外医院领衔,西苑医院作为副组长单位之一。西苑医院心血管科的几位前辈专家,如郭士魁、陈可冀等均在此列,开启了他们为“中医防治冠心病”而踔厉奋发、前赴后继的征程。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中医药领域的一面旗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浩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陈可冀院士曾经提起,上世纪60年代,当时病房有一个患者心绞痛犯得很频繁,病情危急,每天硝酸甘油要含数十次,那时还不能做搭桥、支架等手术,只能采用药物治疗方法,常规西药都用上了,怎么办?中医认为,不通则痛,肯定存在血脉瘀滞,活血化瘀药物会不会有作用呢?因此两位前辈尝试用中医活血化瘀的药物,没想到加上这些药物后,患者发作次数减少了,疼痛程度减轻了!”既往中医治疗冠心病多采用宣痹通阳治法,活血化瘀进一步提高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通过不断实践,郭士魁、陈可冀创制了著名的冠心2号方,由丹参、川芎、赤芍、红花、降香5味活血化瘀药组成,这个处方也成为此后很多活血化瘀中成药的“祖方”。
, 百拇医药
    1982年,课题组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发表我国中医药领域第一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是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的先河。

    随后,陈可冀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带领成员一起,制定血瘀证标准,该标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成为将中医宏观症状体征与西医理化指标有机结合的中医证候标准的典范。“陈可冀院士领衔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荣获中医药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可以说是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一面旗帜。”徐浩说道。

    冠心病防治,中

    医大有可为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西医治疗心血管病取得巨大进步。然而,无论是从早期的球囊还是到后面的支架,这些治疗解决血管狭窄问题,但治疗后的再狭窄率却始终较高。如何预防再狭窄,成为了心血管病领域的又一难题。陈可冀院士带领研究团队用川芎、赤芍两味活血化瘀药物,提取有效部位研制成了芎芍胶囊,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可明显抑制冠心病介入后再狭窄的形成,引领和带动国内中医药干预再狭窄相关研究。
, 百拇医药
    西医防治心血管病始终有“痛点”,有些病人不适合做心脏搭桥,如血管条件较差;有些人血管堵塞程度属于临界状态,还达不到做支架的程度,但已经形成了斑块和血管狭窄,仍比较危险;有些人因外科手术存在风险,不愿意做手术,更希望保守治疗等。要解决这些问题,结合使用中药就是比较好的选择。

    动脉粥样硬化的逆转是世界性难题。但临床发现,部分患者配合服用中药后,可达到缩减斑块的效果。一些本身斑块较小患者,甚至经过治疗,斑块得以消失。“如能在医生指导下综合服用中西药物,配合改善生活方式,在斑块治疗上确实能够达到更好效果。” 徐浩说。

    开放共享,构建十四五战略发展新格局

    “我们医院心血管科的特色是中西医优势互补、临床科研有机结合的运作模式。”徐浩介绍到,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以临床医疗为核心,科研为导向,目前科室已发展为拥有普通病房、监护病房、实验室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心血管病中心,也是国内率先开展心脏病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的三甲中医院之一。在现代先进诊疗基础上,突出中医特色,在心血管常见病、危重病诊治方面,获得了广大患者信赖和赞誉,2019年5月获批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为首批入选的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依托中医心血管的学科引领和人才优势,2021年西苑医院又获批首批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试点单位和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创建单位(辅导类)。徐浩说:“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以‘三中心’建设为契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协同机制,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及研究基地。希望通过开放共享,充分发挥‘中医国家队’防治重大心血管病方面引领和带动作用,推进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原创成果产出和转化推广应用,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篇章!”▲,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