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5491
一个女患者的“心病”故事
http://www.100md.com 2022年2月15日 生命时报 2022.02.15
     一个女患者的“心病”故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胡大一

    前些日子我收到一位一直随访关注的患者病情信息。她在微信上说:“最近我身体挺好的,前几天在一家医院做了心脏检查,结果也特别好。”

    4年前我接诊了这位48岁的女性患者。她自述胸闷、胸痛、心悸、出汗,严重时有濒死感。她与丈夫一起办企业,压力很大,睡眠很差,但在运动时从无胸部不适。因担心有心脏病,到医院做了冠状动脉CT,报告左主干狭窄60%,前降支近中段狭窄80%~95%。患者先被收入心内科,说可以做支架;后又被转到心外科,建议做搭桥手术。患者听医生讲述手术过程,感到恐惧和难以耐受,于是办理了出院。在与我沟通的近一小时期间,患者一直在哭诉,感到无奈与绝望。

    我认真听了她的主诉。首先判断其症状应该不是心绞痛,可能是慢性焦虑与焦虑的急性发作——惊恐,马上请精神科医生会诊,明确了诊断。接下来安排患者做运动负荷心电图。患者跑平板,心电图无心肌缺血改变。患者有多年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超过4毫摩尔/升。

    我给出了治疗建议:1.服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将低密度脂蛋白降下来;2.服用抗焦虑药物;3.坚持来医院,半年内做36次康复。三周后,我主动随访患者,得知症状已很好控制,这就更加确认患者不是心绞痛,而是焦虑所致的身体不适。由于患者坚持心脏康复的依从性很好,在康复过程中,身体与心情越来越好。

    新冠疫情暴发后,患者居家隔离,无法到医院康复训练,户外运动也大幅减少。她微信和我说,症状又有复发,但没有过去重。我再次强调“症状与心脏无关,把心放下”。疫情得到控制后,她恢复了康复,症状又消失了。我嘱咐她,一是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下来,二是每年做运动负荷心电图,另外建议别频繁做CT。

    患者当年的冠状动脉CT结果是:左主干、左前降支及其分支对角支、回旋支及其分支钝缘支管壁不规则,管腔多发中到重度狭窄。这次微信发来2021年底复查的CT显示:左主干、左前降支远段及其分支对角支、回旋支管壁规则,管腔无明显狭窄。

    至此,这位患者的故事就阶段性地讲完了。如果你问我是如何看病的?我的回答是,这是受当初北大医院以王叔咸老师为首的名师荟萃年代熏陶的结果。

    一是要充分重视问诊,重视症状学。

    二是双心医学,既学懂心血管病学,也钻研精神心理学。从心身整体去理解一个个有病痛的人。

    三是随访。随访是医生的职业习惯。只有随访,保持与患者互动,才能判断自己的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方案是否恰当,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是怎么想的,中间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根据又是什么……从中都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随访过程既是为每一位患者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也使医生不断积累经验、教训,逐渐提高升华自己的临床水平。患者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医生一直是在试错中前行的,没有哪个医生仅靠一面之交就手到病除的,只有随访才能避免铸成大错。▲, 百拇医药